张颖达,民进广州市天河区基层委员会会员,一位优秀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在她的带领下,天河区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不仅赢得了“全国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广州市、天河区两级“巾帼文明岗”,广州市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广州市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21年度天河区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自2022年起还连续两年在广州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核中位居榜首。她个人荣获2014年度广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2023年天河区最美政法女干警光荣称号。
心系困难群体,用行动诠释使命
近5年来,张颖达会员带领法援处同事为来访、来电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129人次,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8355件,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获赠锦旗40余面。
一是丰富维权手段,全力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提供法律咨询、诉讼调解等方式多途径快速解决纠纷。面对在工地受伤家境极其困难的朱某,她主动安抚打消其轻生念头,奔走于区人社局、属地派出所以及街道劳监中队,促成建筑公司垫付朱某的医疗费用;她理清法律关系确定最优维权方案,使朱某获得20余万元的赔偿;她联动社会力量,为朱某争取到慈善组织2万元救助。感激不尽的朱某夫妇冒着风雨送来一面“无偿服务解民忧 法律援助暖人心”的锦旗。
二是关注重点群体,深化法援惠民服务。她依托区残联、妇联、劳动仲裁委法援工作站,为残障人士、妇女、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通维权“绿色通道”。面对自有房产被犯罪团伙虚假公证、多次转卖抵押的精神残疾人吴某,她积极寻找案件突破口,历经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异议、再审、执行等诉讼程序,奔波六载最终为他恢复房产所有权。
三是优化服务流程,规范便民制度体系。她简化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对特殊法援案件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实行一次性办理申请、审查、审批、指派的“一站式”服务。面对已经70多岁高龄、身体虚弱、行动不便、被女儿侵占财产的汪婆婆,主动上门为其办理手续,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恳,对汪婆婆的女儿进行了劝诫。最终说服其女儿返还51万元的财产,解决了汪婆婆的后顾之忧。
坚持信念与信仰,做法援工作的推动者
一是拿起“笔杆子”诠释为民宗旨。她撰写50多篇关于天河区法援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文章被媒体所采纳刊登。《关于优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的若干思考》在广州市法律援助理论研讨会上获得优秀奖项。《冒雨送锦旗 法援暖人心》获得广州地区出版物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战“疫”时期 天河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不中断不掉链》等资讯被司法部官方网站等多个媒体平台所采纳发布。
二是借助“新平台”发扬法援精神。以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会委员和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的身份,积极履行职责,关注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呼声和诉求,撰写《关于增强后疫情时代天河区服务平台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的建议》,得到省委统战部的重视并被采纳,对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推出精准化法律援助宣传方式。她主动与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对接,亲自录制《法律援助法》专题普法讲座、制作《法律援助指南》彩色折页等,提高群众对法援的知晓率。大力宣传刑事辩护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其中林某信用卡诈骗罪一案获评广州市刑事法律援助优秀案例并入选中国法律援助服务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勇创一流业绩,赢得广泛赞誉
一是打造“半小时法援服务圈”。她率先在全区219个社区建立法援联络点,有效延伸法援网络;率先建立全市首家驻区拘留所法援工作站,率先在全市实现法院阶段刑事案件辩护“全覆盖”,依托驻区看守所、区检察院、区法院法援工作站,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
二是抓牢法援案件质量“生命线”。她成立了全市首家区级法援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人员参谋智囊和专业引领作用,定期组织随机抽样评核案件,精准把脉发现的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质量,获评2021年度“天河区法治建设优秀案例”,自2022年起连续两年在广州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核中位居榜首。
三是建立劳动争议群体性案件防范处理机制。针对区级法援案件70%均为劳资纠纷,她主动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定期走访中小企业、工地等争议多发地,探索网上“零跑动”,接受微信小程序预申请,积极落实“市域通办”,近3年来为农民工提供援助2313人次,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援助369人次。及时应对国家“双减”意见落地对教育机构的影响,为虎硕教育劳动争议案涉案155名员工提供援助。
(图文\天河区基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