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强校风建设,改善学校精神面貌的建议
  来源:教育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10-16

  

校风指一所学校的氛围,是一种潜在的德育资源,是一种共同的情感氛围,是一种共享的行为愿景,是一所学校的品位格调,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校风的好与坏,关涉到一所学校的文化与性格、气息与气质和精神与灵魂。加强学校校风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学校校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行政味与官本位思想浓厚。部分学校领导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任人唯亲,忽视制度建设和文化管理,重视领导权威,在学校内部制造紧张氛围,给教师带来较大心理压力,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学校发展。

二是学生不良思想与不良行为增多。随着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学校园内出现了过度社会化、过度成人化、过度游戏化等现象,具有行为偏常、厌学情绪甚至有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的学生个体逐渐增多。

三是学校教育中“关怀教育”缺失。学校教育重视学科教学和学术训练,强化控制,严于纪律,教师在“灌输”,学生在“储蓄”,这不仅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杀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能力,造成了学校教育氛围中“关怀”的缺失。2007年全国中小学师德状况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以为自己做到了关怀和理解学生,但是只有四成学生能够经常感到到教师的关怀。为此建议:

一是以“学生”为本,改良校风。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本,以书本知识为本,以静态教学为本的“三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酝酿高品味、高规格的校风。

二是以“育人”为首,改良校风。在学校教育中,树立“以德育人,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身心完整的现代人、自由发展的现代人、多方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作为现代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校教师“育人”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三是以“关怀”为先,改良校风。创设一种关怀的情境,提高关怀品质和关怀能力,这种关怀涉及到领导对教师的关怀,教师之间的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让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学校的管理更人性化,把“关怀”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这种具有关怀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正真意义上良好的校风,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性。

 

 

 

(文/石军)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