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与管理,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来源:教育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10-16

 

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具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是兜底教育公平和促进城乡一体化,解决民生保障的重大问题。我国共有111420所学生数量不足100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广东省农村教学点高达6178所,占全省小学数量60%,比例相当高。目前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一是各地均按照统一的、以学生人数为基准的标准配置教师和划拨经费,学生人数少的小规模学校师资不足和资金匮乏的问题非常突出。二是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课程难以开齐开全。三是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自主发展意识差,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机会少,缺乏分层分类有针对性的培训。四是教育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信息化水平低。五是辍学现象增多,影响义务教育成效。上述问题不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也难以实现,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建议:

一是把办好“适度规模学校”作为长远规划。根据农村群众的意愿,保留必要的农村校点,满足农村儿童就近入学需求。充分考虑小规模学校的特点,采用校师比+生师比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在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上予以倾斜。规范小规模学校管理,规定教育部门领导定期到小规模学校指导调研。

二是办好寄宿制学校引导农村孩子入读。新建一批寄宿学校,对现有不符合标准化建设的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给予改扩建,使之成为规范化学校,并根据增加寄宿学校的特点,增加生活管理员的编制,提高寄宿学校的办学质量,吸引农村学生入读,实现部分教学点的自然消亡,并实现向“适度规模学校”自然过渡。

三是把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抓手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互联网+教育等信息化手段,把城市优质数字资源引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农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四是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训和教育活动。针对性地开展小规模学校的校长、教师培训。健全县区教师发展机构,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建立远程的教师培训平台和区域的网上教研平台。以学区为单位,借助大学校,中心校的教研力量,带动小规模学校,开展片区教育专题研讨。

五是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培养“全科教师”。农村小规模学校囿于教师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急需“全科教师”。省级教育部门可以委托师范院校实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定向师范生入学前必须签订《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协议书》,学生毕业后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政策优惠。

六是“县管校聘”,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市级统筹,强化以县为主,建立健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责任制,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使其可以在县域内交流轮岗,化解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矛盾,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农村小学校教师在县域的流动与配置,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的专业发展。

七是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控辍保学”机制。建立“控辍保学”政府目标责任制,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将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教育资助范围。通过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建设寄宿制学校、增设公交线路、提供校车服务等方式,确保乡村适龄儿童不因上学不便而辍学,保障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文/石军)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