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广州知识城,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
在高规格、高起点规划知识城的同时,要总结全国各省市培育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先进经验,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知识城文化功能的全方位实现,力求建设最具活力、最宜人居的都市新区,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为此建议:
1.在知识城文化事业规划与发展中,要处处体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广东精神。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包括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倡导工作。宣传好人好事不必局限于知识城居民,也要充分考虑广大为知识城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区外人士及广大义工志愿者,彰显蕴含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
2.基础公共文化设施要规划建设完备,知识城内资源配置要均衡。知识城未来众多的住宅小区建设中应避免当年深圳福田区开发时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严重不足的缺陷,力求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设施。知识城未来在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的同时,应新增休闲公园、社区图书馆、健身场所、老人活动中心等项目内容,最大限度解决住宅片区内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不足。
3.畅通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渠道,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居民监督文化职能部门机制、渠道要考虑列入知识城建设规划。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对知识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主要考核指标之一,通过建立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使知识城未来居民文化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4.知识城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应全面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构建科学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使知识城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精品生产“福”地。要创新文艺创作扶持方式,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为他们提供宽松有利的创作环境。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生产,可以配合本地自然文化特点进行现代生活、青少年成长、知识城建设等题材的作品的创作,优先扶持反映知识城人民喜闻乐见、熟悉人物(事件)先进典型题材的大众化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5.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外来工文化活动。知识城作为产业基础好、经济有活力的区域,未来要使知识城文化活动参与率逐年提高。文化部门和文艺团体除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外还要进企业,将优秀的知识城文艺精品到企业巡演,提高务工者的艺术修养和文明素质。
6.坚持知识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居民文化素质建设。依托现有场馆优势、各类培训学校资源、人才和资金优势,支持设计面向少儿、老年人、外来工等不同群体的艺术培训项目,将传统群众体育运动如舞蹈、琴棋书画等内容充实到培训中。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艺术讲座和文艺创作辅导等相关培训。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三赢”,即:既可以加强居民、务工者、学生文化修养,又可以推动知识城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文/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