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5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15年增了一倍。但与此同时,园林绿地消耗生活用水的数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广州城市园林绿化用水主要来自供人们生活用的自来水,园林绿地是广州用水大户之一。
现行的广州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系统水量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和定时器控制两种方式。其中手动控制方式浪费水 至少40%-50%。该方式随意性大,常常发生该灌水时无人开阀,不该灌水时则无人关阀的情况;一边下雨一边喷水,以致草地变人工湖,马路变排水渠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经人工胶管洒水和水车浇灌80%的水因地表径流、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损失掉,不仅水浪费严重,还会出现跑水现象,使水流到人行道和车道,影响环境;喷淋车辆作业时,由于其行驶缓慢,且喷洒出来的水会影响到附近的车辆,也成为广州市交通缓慢和拥堵的因素之一;另外还花费了大量劳动力,效益极低。二是利用定时器控制灌溉,虽然喷灌方式下水的利用率达到 65%-70%、滴灌方式下水的利用效率达到 75%-80%,但利用定时器控制的灌溉程序设定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经验或参照有关数据,若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或参考数据准确性差,也会导致灌水过量或不足。因此,这种控制方法离智能化精准化灌溉仍较远。
广州虽然水资源总量巨大,但优质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扣除过境水量后全市水资源总量不足80亿 m3,人均占有量1375 m3,不足全国人均值的一半。广州虽然雨量充沛,但降雨集中在4-9月,其他季节降水量很少,存在季节型缺水的问题。另外,由于水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海水倒灌,又存在水质型缺水的问题。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及水环境污染加剧,广州优质水资源更加短缺。因此,大力提高园林绿化用水的利用率,加强绿地用水管理,改变当前粗放的用水方式,大力推广节水、节能、省工、省时、灌水质量高的现代灌溉方式,既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也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
故此建议:一是在广州园林绿地灌溉中大力推广智能中央控制灌溉管理系统。智能化灌溉系统是未来灌溉的发展方向。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甚至是中东一些国家都已经开始使用智能灌溉技术,美国加州在2012年就出台新法案要求必须使用智能化灌溉系统;二是智能化灌溉系统是指应用智能化、精准化技术,依据植物类型、灌水器种类、土壤类别及坡度、温度、湿度、风速、雨量,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气象数据自动生成喷水模式,调整灌溉量、灌溉起始结束时间。做到精确、科学、自动控制灌溉水量及时间,从而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智能灌溉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的成本;三是广州市应按全市全覆盖的方式,从灌溉系统供水能力、管网布局、主干管道口径等方面对城市绿地灌溉系统进行严格、科学、合理的规划;四是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还应严格按照有关国家规范操作,将灌溉系统基本要求与园林绿化、城市美化工程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五是加大科技研究与投入,加大对非常规水资源,如雨水、中水等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开源的方法为智能灌溉系统增加可利用水源的总量;六是园林建设和管理单位应通过培训和考核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节能意识,加强对节水灌溉、智能灌溉知识和设备的认知、安装、维护和掌控能力,培养和建立专业化的绿地管理队伍。
(文/邓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