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强体育运动强度,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
  来源:教育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08-20

  

20165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客观地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两个基本事实。520日《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6》蓝皮书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城市接近70%、乡村则接近60%,心肺功能、耐力及肺活量水平堪忧。有20%的学生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有临床抑郁症状;有8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70%的学生经常情绪低落和烦躁焦虑状态。这些问题都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运动弱化”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体育运动时间整体较少,体育强度一直处于弱化状态,甚至出现了不出汗、不喘气、无摔跤、无对抗的“温情体育课”现象。而日本中小学生的运动量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观念的作祟,学校教育中“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实践中走样和遇冷,执行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发展,更是影响到未来国家的竞争力,形势较为严峻,值得相关部门关注。为此建议:

一是建立“体能教练员”队伍。体能教练员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减少学生体育锻炼受伤;第二提高学生的运动强度,增强学生的体能,展现学生的运动表现力。

二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落实体育法律法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明白体育对于学生积极学习的意义,不得因为应试教育中的各种因素,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用制度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三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学校要提高学生的意外伤害应急处置与救护能力,建议学校和家长为学生购买意外保险,通过意外保险转移增强运动强度给学生可能带来的意外伤害的风险,推行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方调节机制,以减少责任风险。

四是把体育纳入中考、高考。建议适当增加体育在中考的分值比重,适当增加可供选择的体育考试科目,同时在高中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参考依据。改变学校和家长对于体育的传统认识,通过“以考促教、以考促练”,更好地促进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的重视,调动学校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高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野蛮学生之体魄,文明学生之精神”的终极目标。

 

 

 

(文/石军)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