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州市少数民族人口70多万,其中90%为流动人口,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增幅最大的城市之一。因此,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让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更好地融入广州,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广州和谐包容发展意义重大。
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在于掌握人口底数,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但是当前数据底数不清,各部门间掌握的数据并不统一。根据市公安局、民宗局的统计数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为60万,但是进入来穗局(出租屋)统计的仅为37万人。
数据不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各职能部门间未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二是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建档登记工作往往仅限于有固定租住地、经营地或进入工厂、企业购买了社保、工伤保险的人口;三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的民宅,与周边百姓基本无交往且流动性强。
为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人口登记工作,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职能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建议由民宗局牵头,公安局、人社局、来穗局、工商等职能部门配合,市、区、街道、社区上下联动,定期对数据进行通报,形成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二是依托社区管理,加强民族工作联络服务。将街道、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延伸到来穗流动少数民族人员中,对辖区内常住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情况明了,并将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商工作、家庭情况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各区民宗、街道和服务机构,不定期走访来穗流动少数民族人员聚居地,掌握基本情况,解决困难,使服务与管理工作常态化。
三是依托特殊人士,开展来穗登记的宣传。在经商、务工、开餐厅人员中选一些有影响力和活动能力强、自愿担任联络员的人员,组建联络员队伍,做到能及时反映民情,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城市民族领域的稳定。
鉴于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彝族的家支观念,充分调动阿訇、头人等特殊人士的积极性,鼓励其利用身份优势对来穗人员进行宣传,协助推进来穗登记。对带领来穗人员进行登记的,予以适当奖励。
四是服务与管理并举。将来穗登记与提供服务挂钩,与积分入户相结合。对登记人员提供汉语培训、政策法规培训、法律服务等。为其办理工商执照、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
五是协调铁路部门、客运及航运部门,获取来穗少数民族人员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管理,对驻留广州人员进行登记。
(文/民进广州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