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4日李震霄接受《南方网》网络访谈
2月4日上午,民进会员、市政协委员李震霄,接受《南方网》热点网谈栏目专访,畅谈了作为委员参加市政协会议的一些感受以及他代表民进广州市委在市政协大会上的发言所提出的建议。
主持人申晨:您大会发言的题目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招商机制创新”,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目来进行大会发言?
李震霄:借南方网这个机会,我也是要感谢一下民进广州市委会所有参加调研的团队,发言是我发的,但是这个题目的起草、书写,一直到PPT的制作,我们都是有一个团队的,所以也是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 招商选资是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助推器,现在大家都在讲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那怎么样去招好资、选好资呢,这无疑是整个城市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命脉,所以我们也是想在经济转型这个阶段提出这个题目。
主持人申晨:这跟您做的提案又是不同的方面,但是从实质方面又是互通的。您是在广州招商引资方面发现了什么问题,而提出这样一个提案呢?
李震霄:我们主要发现了几方面的问题。我们看到了几个数据,一是广州十五期间实际引入外资的平均增速是17.8%,但是到了2013年广州引入外资的增速已经降到了5%,这是我们第一个感受,就是增速明显放缓了。二是开发区产值20强里有19家是在2007年和之前引进的,2010年只引进了一家,2010年以后,从开发区这个地方来看,我们基本上没有引进太多的龙头企业了。三是我们更多地去选择大规模的招商活动,以楼招商、以地招商、以政策优惠这样的形式去吸引招商的对象。四是工作机制方面,我们更多地是以区为主的分割,这就导致了区跟区之间激烈的竞争,影响了这个区域的知名度。
主持人申晨:对,定位不清。
李震霄:也缺少了区域的重点。我们发现一个好企业,可能这个区去抢,那个区也是去抢,我们应该把个各个区的功能划分开,比如萝岗区是做高新技术的,花都区是不是做电子商务,白云区是不是可以做现代化物流,南沙区是不是可以做汽车城和汽车装备,有这样的划分的话效果就更好了。我们一提到美国的硅谷,大家都知道那是全世界最高端的信息科技公司和信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一谈到台湾的新竹,大家也知道那块是全世界最尖端的电子制造商,但是一提到广州或者广州哪个区,它就缺少一个国际上统一的知名度。 最后,我们发现我们在宣传方面不够,中国广州政府网有一个“赢在广州”栏目,那是我们现在唯一的一个可以看到招商信息的一个栏目,这个栏目更多的是一些动态信息和投资政策,它缺少实际项目的发布。还有一个问题,广州应该是现在唯一一个没有招商团队的城市,因为别的城市都有招商局,广州没有,广州是经贸管出口企业,国资管国企,经信委又是管民企,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源整合发布的信息化平台。这是我们之前发现的问题。
主持人申晨:对此您在您的发言和调研中有没有提出一些建议?
李震霄:当然要提出建议,因为政协委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提建议的。我们也是针对刚才说的那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九个转变”。这九个转变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就说一下主要的亮点。 一是由资源密集型的招商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为什么这样讲?以前大家在招商的活动中,一看这个企业是大企业,首先是关注它能交多少税,有些企业可能是一年能够交几十亿、上百亿的税,但是它需要的土地面积非常大,现在已经没有地了,已经没有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大的资源了,所以我们需要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也就是现在新兴的IT行业,IT行业在实际活动中是不需要太多的地的,但是问题是可能目前它的税收不是一年就能够交几十、上百个亿的,但是人家算过一个数据,现在招商引资的企业如果按每平方米来交税,那这些企业就占优势了,因为它可能只需要一个500平方的办公室,它一年就可以交几百万的税,比需要几百万亩的地交几十个亿的税更有潜力、更有价值。
李震霄: 二是信息数据的筛查工作。以前都是大规模招商,任书记来了以后提出了小分队招商,一对一、点对点去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补充了一个,就是增加大数据筛查的工作机制。因为现在是大数据年代,我们应该先把所有的客户数据汇集到数据库里,然后再去把有一些硬件符合了条件要求的筛查出来,筛查出来之后再由小分队进行叩门式的跟进服务,形成一个更有计划、更有目标的招商选资的对象。
主持人申晨:您提出了一个问题——广州留不住企业,大家都有感觉到,很多知名的企业的总部都纷纷的“北上”了。您觉得问题主要出在什么地方?
李震霄:以前不是有句话吗:创业在广州,发展在上海和北京。我觉得这有几个原因。第一,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在政策方面它很多需要市里再省里,省里再中央。北京、上海是直辖市,广州宝洁的一块业务被上海挖走了,这是很明显的,广州给不了的政策上海能给。上海给的政策,据我了解的,有的企业一年可以省两到三个亿的税,对于企业来讲他当然愿意省这个钱了。这是第一方面,在政策方面,广州可能要比北京、上海、天津要慢一点。 2015-02-04 11:00:20
李震霄:第二方面,因为以前整个经济结构更多是要一些政策,就是国家方面的政策,这就导致了更多企业去了北京,因为北京离得近。我个人是这样看的,我个人更看好广州下一阶段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要完全发挥市场资源的作用,很多事情让市场自己去调配,广州一直是走在市场经济的前面,广州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了一批的传统批发市场,这就是市场经济最好的一个体现,但是北京跟上海不是这样子的,它没有这些批发市场,北京更多的是政策,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它更多国际总部都在上海,所以它的视角可能更广一点,我个人觉得广州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城市,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导向,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在大力提出市场化的时候,我认为广州在接下来是有机会的。刚才讲很多大的企业流出去了,我认为接下来广州应该有很多企业可以留住。 我提案的最后结尾是说“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变化就必须要全面地变革,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觉得广州在环境、气候、包容以及广州的美食,对企业更多是吸引的。
主持人申晨:这些环境的形成也跟政府一惯以来的思路是有关的。
李震霄:对。
主持人申晨:您对您刚才提的建议和思路有预期吗?
李震霄:政府的转变过程肯定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这是肯定的,第一,因为它要有一个程序;第二,很多事情还要立法,习总书记也讲了要全面依法治国,时间肯定是需要的,但是我个人是非常看好的,尤其是在广州政府的职能部门是一个非常务实、非常透明、非常开放的部门。你看去年政协的提案,不管是重点提案也好,还是书记、市长亲自督办的提案也好,还是一般委员提出来的提案也好,每一个部门都是认认真真在推进,认认真真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且他们在年初、年中、年底的时候都会把他们推进的进度告诉委员,从这方面来讲,我还是非常看好的。
【相关链接】
南方网http://newscenter.southcn.com/n/2015-02/03/content_117671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