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一、民间文化收藏业前景广阔
当前,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作为文化产业重要方面的文化收藏业,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的需要,还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保值增值的经济特质,成为二十一世纪一项重要新兴支柱产业。广东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且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5%;广州已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设想,多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近年来,各种艺术画廊、专业拍卖行、艺术家村、私人博物馆、古玩艺术会所等等,正像雨后春笋般在北上广等大中型城市兴起。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在北京天竺保税港区由某文化产业集团启动建设的“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在成都青城山由民间资本投资的“中国当代美术馆群”等等。
二、文化收藏业的市场要素亟待提质、整合和规范
在关注公办、国有博物馆建设以及相关藏品的同时,民间收藏业的储存、托管、展示、交易以及品鉴、评估、质押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市场要素亟待提质、整合、规范。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民间收藏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缺乏行业标准、缺失市场规则,文化收藏品价值判定、诚信体系建设、市场交易行为等还不够规范等等。以私人博物馆为例,众多不易收藏且历史和文化价值较高的藏品,存在保管空间有限、安保管理缺失、保管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难题,难以延长文化收藏品的寿命。
纵观国内外文化收藏业同质产品,功能和特点各不相同。新加坡的佳士得Free port以“储存、安保”和延伸服务功能见长,纽约的The Museum of Modern Art以“品种齐全”领先,上海中华艺术宫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群则总体定位在“会议、会展”功能。这些文化收藏业的同质产品,都缺少面向民间文化收藏品储存、展示、交易以及相关延伸服务的市场化的“综合功能”。目前国内尚还没有一家集储存、展示、交易、品鉴和金融等延伸服务等一体的收藏品综合服务平台。
三、广州民间文化收藏业发展的优势
广州毗邻港澳,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华南乃至东南亚的文化收藏品大量聚集广州。近年来各种画廊、艺术沙龙、艺术家村、文化创意园区等层出不穷,有利于文化收藏业的市场建设和发展壮大。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广州建设一处集文化收藏品储存、会展、交易、交流、品鉴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收藏品储存交易博览中心,将为打造“国际文化名城”增添力量和光彩。不仅如此,正值广州金融城建设,建立完善与文化收藏品市场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有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早规范文化产权交易、文化收藏品金融业,既有利于文化收藏品的传承和保值增值,也有利于广州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一、建议在广州建设一个集文化收藏品储存、展示、交易、品鉴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广州文化收藏品储存交易博览中心”。该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1.文化收藏品的“银行保管箱”功能。佳士得公司在新加坡国际机场保税区的3万多平方米文化收藏品仓库,不到一年时间出租率已达100%。随着国内外民间收藏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收藏品储存市场显露出广阔的空间。由于文化收藏品交易过程中的关税、增值税、财产税、出入境许可、跨境运输安全等一系列因素,国际同行业更趋于以连锁方式把仓储建设的目光聚焦在自由贸易区、保税区。2.文化收藏品的展示平台功能。基于仓储条件的藏品展示,不仅从运输便捷角度,而且从藏品的品质、价值、保真等多方面优势显现出与一般意义“画展”“会展”的不同之处。建设一个电子虚拟展示平台(网站)将更有利于“全面、全时”展示所储存的文化收藏品。3.文化收藏品的交易平台功能。基于仓储、展示优势的交易平台,将以高效广泛的信息发布、统一规范的交易规则、公平公开的交易程序、高效便捷的电子竞价手段,为文化收藏品的保值增值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交易服务。4.文化收藏品的品鉴服务功能。基于仓储、展示和交易功能的文化收藏品品鉴服务,将整合评估、鉴定、法律、保真、修复、装裱、包装、品牌市场化等一系列品鉴和延伸服务功能。5.文化收藏品的金融服务功能。在储存、展示、交易和品鉴等延伸服务的前提下,将更加具备金融产品发行和金融服务条件,为文化收藏品提供贷款、担保、保险、质押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二、建议市政府在广州金融城和保税区制定用地规划。建议该项目本部和仓储转运中心分设。本部设在主城区广州金融城区域,以方便展示、交易以及金融服务;仓储转运中心设在南沙或白云国际机场保税区,以节省通关手续、扩展东南亚乃至全球的文化收藏品相关业务。
三、制定系列引导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对本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管理。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文化收藏产业发展的用地、税收、政府引导资金等法规规章和行业准则;构建文化收藏品价值评估、价格管理、金融保险等服务支撑体系;规范文化收藏品展示和交易市场规则和程序;引导民间收藏业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行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