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一)高第街及许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高第街是广州著名的古老商业街,自宋朝起便存在。新中国成立前,高第街是广州的著名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街内店铺多为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曾经有老字号潘高寿、纶昌、九同章和三多轩等。改革开放后,高第街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工业品市场,以及全国第一条个体经营服装的商业街,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位于高第街的许地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氏家族的发祥地。两百年来,许氏族人一直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清代领导乡绅民众抗英的许祥光、民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红军将领许卓、教育家许崇清和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等。许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包括家庙、戏台、书室、花园等,布局规整。
(二)高第街的现状。
高第街地区位于北京路以西、起义路以东、大南路以南、泰康路以北的区域,占地面积约18公顷;总人口约为15000人;总户数约5064户;共有房屋数1842栋;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建筑密度为64%。
目前,整个高第街片区还存有大量的历史风貌建筑,大多为清中后期、民国时期的竹筒屋、骑楼等。其中许地保留了清代建筑12组(约46间),民国及解放后建筑百余间。经核查,高第街内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拜庭许大夫家庙,1处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许广平故居,7处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许应鑅故居、许卓故居、许应骙故居、许祥光故居、许地门楼、广东宣传员养成所旧址、水母湾美洲同盟会会馆旧址。
但是,目前高第街区域的建筑密度大,巷道狭窄,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安全状况堪忧。虽然在整治高第街商铺的过程中,街道两旁的传统民居进行了外立面翻新,但由于长期未进行修缮整治,现存的历史建筑保存状况较差,利用程度低。从业态上看,高第街临街大部分店铺用于批发销售内衣裤、泳衣、皮带等小配饰,而内巷房屋则用作仓库,整条街成为了“内衣一条街”。因此,虽位于北京路商贸旅游区,但今天的高第街缺乏文化氛围、缺乏创新活力,更难以吸引游客,整体氛围明显与高第街和许地的历史文化不相匹配,整体环境品质与北京路周边环境不相协调,经营业态与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不相适应。
(三)更新活化高第街地区的必要性。
高第街是广州市历史街区中所剩不多的,历史文化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且具有非常突出的区位优势。通过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历史建筑,恢复街区历史风貌,转型升级经营业态,将高第街打造成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新名片,是形成北京路南段历史文化休闲特色区域和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州培育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2年2月,陈建华市长到越秀区调研时提出“要整合北京路周边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文化主题和特色,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将其建设成为广府文化核心区集中展示平台”。4月,陈建华市长在《关于广州“许地”有关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再次提到“许地和高第街有深厚的文化沉淀,文化和规划部门应通盘考虑,与北京路结合起来,打造广府文化核心区”。
办法:
(一) 重新进行功能定位。
高第街区域的地理位置、街巷形态、历史建筑以及文化资源是高第街功能定位的依据。上海田子坊地区文化形象调查的结果显示,田子坊吸引受众的依次是精品小店、传统民居风貌、酒吧咖啡厅休憩放松和文化创意。即田子坊通过在古旧的里弄和厂房引入创意文化工作室,提升街区的文化品位,营造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文化氛围,但它的业态又是非常贴近受众需求,这点对于高第街的功能定位具有参考意义。建议结合高第街历史文化背景和受众的需求,修复和保护高第街历史风貌,保留街巷的城市肌理和生活肌理,在怀旧休闲情境中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产业,营造宁静温暖闲适的环境,与北京路现代繁华热闹的商业气息形成错位和对比。
(二) 开展区域的规划研究。
高第街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做过一些城市设计及相关研究,但是一直没有专门的和深入的法定保护规划。建议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总体规划》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传统中轴线南段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定保护规划,重点对高第街区域进行研究规划。
(三) 保护并恢复历史建筑风貌。
建议对高第街及许地进行保护性改造,延续高第街、许地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摈弃大费周章地拆除重建,充分保持原有的建筑格局和街巷形态,除对文物古迹按文物法相关要求予以保护并按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外,对非文物的历史建筑也采取保留外立面历史风貌的措施,对曾在旧建筑上进行的改建或新加建的建筑应尽量恢复其历史原貌,对于影响整个地区风貌的、过于密集的、非历史建筑的沿街商铺和旧民居,通过置换进行抽疏处理,降低建筑密度。
(四) 彰显历史文化内涵。
以复兴高第街为核心,以包括许广平故居在内的“许地”文化资源保护和改造为契机,结合旧城改造,充分挖掘“许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价值,通过设立标志牌、文风文貌演绎、在历史建筑内设立博物馆、陈列展览馆等方式展示高第街和许地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恢复区内老字号、注入广州其他老字号等方式延续广商文化;组织文化名流,根据高第街、许地历史渊源,创作优秀作品,进一步提升和延伸高第街和许地文化的丰富内涵。
(五) 转型升级经营业态。
利用高第街位于北京路区域的地理优势,结合广州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淘汰低端的批发商业,重点发展文化体验、创意设计、文化演艺、特色商业、旅游休闲等业态,在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中注入创意文化、时尚文化、休闲文化及现代商业元素,激发片区活力,并将商铺逐渐扩充到内巷。同时对整体区域进行品牌推广,将高第街建设成为特色文化休闲产业的重要载体,以及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旅游精品项目。对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统一设计与街区风貌相适应的路灯、路标、指示牌和广告牌,完成架空线路入地工程,实施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房屋立体绿化,优化街区环境品质,提升街区文化品位。
(六) 采用多元的参与模式。
借鉴上海田子坊、北京南锣鼓巷、成都宽窄巷子等经营老城区资源的成功经验,妥善协调发展与保护、居民生活提高与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高第街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的消极保护模式转变为积极保护模式,将政府单方面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参与模式。对高第街及许地的改造和保护方案,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和听取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建议。在保护和利用高第街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在抽疏建筑密度、保护和修缮现存历史建筑、优化环境品质等前期改造中,政府要适当进行资金投入。同时可以采取房屋产权不变,房屋建筑面貌结构不变和土地性质不变的“三个不变”政策,由居民与进驻企业达成协议,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同时引入专业管理公司负责牵线搭桥和统一管理,实现抽疏居住人口、改善生活环境、保护历史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和发展现代休闲商业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