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为推进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2011年,广州市教育局颁布了《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12年,我市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化幼儿园的办园标准(试行)》的文件精神,颁布了《广州市深化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相关配套文件,即《广州市公办幼儿园认定标准(试行)》、《广州市公办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和《关于调整我市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等,以期在制约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
一、广州市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情况
1.发展公办幼儿园。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完善公办幼儿园的认定标准,对集体办园的公办性质进行确定。二是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市教育局制定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推进表、《区、县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年度实施推进表》,根据12个区、县级市政府规划的情况,公办幼儿园建设财政投入规划达10亿元。目前,各区、县正按照行动计划推进公办园的建设工作。
2.资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一是指导12个区(县级市)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二是采用因素分配与竞争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将1亿元学前教育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专项资助经费分配给12个区(县级市),主要用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等。
3.加强师资培训与教科研指导。一是在教职工培训方面,正在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在职提高工程。确保三年内幼儿园园长培训率达100%,专任教师培训率达80%。二是组织了部分骨干幼儿园,分幼儿园五大领域六个学科设计实施优秀课例,以一课一讲评的方式,对农村地区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进行送教帮扶活动。
二、广州市规范化幼儿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4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方案》,并要求各区2012年完成规范化幼儿园的比例达到45%以上,2013年比例达到75%以上。从2012年10月调研情况看,很多区都还没用完成45%的目标任务。越秀区约有49.2%的幼儿园通过了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海珠区约有30%的幼儿园通过了规范化幼儿园的认定,白云区已上等级的幼儿园45所(含省市区级),只占总量的15.6%。天河区现有等级幼儿园26所,只占总量的15.5%,如果2013年终期督导验收要有不少于75%园通过规范化幼儿园的评估,在剩下的一年内,天河要通过150所规范化幼儿园,这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番禺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明确提出:“到2013年,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60%幼儿园达到区级规范化幼儿园标准的目标”,目标本身就与《行动计划》达到75%以上的基本要求有较大差距。所以从全市各区的计划推进进度来看,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存在着诸多瓶颈问题。
1.规范化幼儿园用地不足。在规范化幼儿园园舍建设方面,省标对幼儿园的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室外活动场地面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标准对于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保障幼儿在园活动和休息的空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北部山区的从化市还是中心城区越秀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幼儿园规范化办园上用地不足的突出问题。如越秀区只有不到20%的幼儿园可以达到建设标准,但由于辖区内幼儿园办园体制多样,若严格按照省规范化幼儿园的标准来办学,幼儿园用于扩征用地或租园舍场地的成本将大大提高,无论对于机关办园、街道办园还是民办园而言,都是无法承担的投入。同时越秀区地处老中心城区,受到土地资源少、人口密度大、征收用地的补偿成本高和被征收人要求在同区域安排回迁等因素限制,扩征教育用地存在着无地可征和征地拆迁难的问题,幼儿园用地不足的问题将成为规范化幼儿园建设的主要问题。
2、民间办园压力加大。多年来,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先后实行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民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我市主要办园力量。但是,由于大部分民办园基础较薄弱,资金投入有限,用地又难以扩大,再加上受到物价上涨、教职工工资上涨、收费标准提高的空间越来越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广州还有很多小型民办幼儿园和偏远地区的幼儿园,常年处于收支相抵甚至入不敷出的状态,达到规范化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出台,受影响最大的正是占到广州幼儿园总数8成以上的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这种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失衡严重影响了举办者投资办学的积极性,一些民办幼儿园水平低、违规办学、收费偏高、入园困难、设施不良、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有些地区的无证园不断增多(天河区无证园已达80所),在规范化幼儿园的建设中对无证园的整改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单一由教育行政部门执法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一旦取缔无证园,由于现有的有证幼儿园学位有限,在园幼儿就会面临失学等问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3.幼儿园教师的师资管理缺失、待遇水平偏低。由于偏远地区与民办园投入上的不足,幼儿园师资配置不齐、待遇偏低,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民办幼儿园虽是一个“公益事业”单位,但是民办教师却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三不管的非编制内人员,导致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合理流动、职称评审等缺乏统一的政策保障和规范管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制定的标准,市编办制定广州市幼儿园教师机构编制实施办法,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民办幼儿园应参照公办幼儿园人员的配置标准足额配备教职工”。但是目前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标准迟迟未能出台,广州市幼儿园师资配置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如白云区平均每班专任教师1.43人,有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或农村幼儿园,保教费严重偏低,幼儿园无法确保足额聘请教职人员。一个班只配置“两教”或“一教一保”的情况普遍存在。另外是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严重流失。据对广州市284所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显示,62.27%的教师月平均工资为901-2000元,5.78%的教师月平均工资仅为900元及以下。
办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任务有序推进。
为顺利完成规范化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各区(县级市)政府应成立规范化幼儿园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范化幼儿园评估认定的工作时间表,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本区(县级市)规范化幼儿园建设的进度与力度,指导、推进并督导验收每一阶段、每一批次应达标的幼儿园,有序落实《行动计划》,确保我市75%规范化幼儿园办园建设任务的实现。
(二)完善硬件,突破办园模式瓶颈。
建议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合理布局园点。一是对现有幼儿园加大硬件投入,创造规范的办园条件。二是进行规模化改建,撤并小规模办园,取缔不具备办园资质和办园条件幼儿园。三是由市国土房管局牵头,研究制定解决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教育用地的政策措施,如通过探索教育用地置换等方式,允许教育用地置换或转换使用功能,将商业价值较高的教育用地通过置换,在非商业地段建设更大面积的教育用地,拍卖教育用地回笼资金用于征地的方式,盘活教育资源、扩增幼儿园用地、解决教育用地紧张的矛盾。并对新建规范化幼儿园在报建手续上开通绿色通道。
(三)解放思想,积极扶持民间办园。
缓解 “入园难”的问题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扶持与管理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规范化幼儿园项目补给、奖励发放力度,通过减免税费、减免租金、对口帮扶、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对新建、改扩建民办园用地享受公办园同等待遇,保证合理用地,充分调动办园人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园办学秩序。对开办民办园应当具备的法人资格、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规模、学生来源、经费投入等作出明确规定,实现“审批一所,规范一所,办好一所”。
(四)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应结合广州实际,明确民办学前教育应当属于“公益型事业”,一是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应给予“经费自筹”的事业编制,其人事档案可挂靠行政管理机构。建议由市人社部门牵头研制民办幼儿园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人事管理。市政府应给民办幼儿园做出最低工资限定,并通过年检等制度督促民办幼儿园办学者依法保证幼儿教师的劳动所得不低于地方最低工资限定的标准,依法保证幼儿教师的基本生活水平,稳定和优化幼儿教师队伍。二是尝试公办园教师到民办园工作,连续计算工龄,保留公办教师应享受的相关待遇。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民办园教师的培训与考核管理,组织全民办幼儿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和包括弹唱、舞蹈、简笔画、教案、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基本功大赛,督促教师自我学习,同时对民办园教师进行过程督导检查,围绕教研教改等内容开展广泛检查和指导,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