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发改委“新型城市化”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周济光
一、重视衔接、呼应和融合,进一步加强“三规合一”。
主体报告指出“19.强化规划引领。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完成'三规合一',集约高效统筹城乡发展。”市规划、国土房管局的配套文件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信息平台”。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精神内涵。但是,各部门之间的上位法不可能完全统一,加之长期以来的信息难共享,协调不到位,规划、管理、计划、政策“打架”的情况长期存在。为此建议:
1.上下衔接。进一步加强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多项战略规划与国家、省和广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相结合,与珠三角《战略规划纲要》相结合。
2.左右呼应。细化《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使各专项规划“接地气”。建议由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专题研究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联系、互补,尤其要做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多项规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形成各专项规划(计划)的整体合力。
3.全面融合。在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基础上,重视解决各专项规划(计划)之间的矛盾。既要避免规划落空,也要避免重复建设;既要顾及各专项规划的特殊性,也要顾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整体性;既要重视城市建设,也要重视社会治理;既要基于广州社会经济的现实,又要预见广州发展的未来。与此同时,考虑制定各专项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办法,明确实现专项规划的阶段目标和指标体系、实施主体和控制办法,不仅使各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融合,更要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相互协调、共同促进。
二、把体育工作转型纳入主体报告,落实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来。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我省体育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精神,这是幸福广东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思考如何转变观念、转变方式的问题,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群众体育上,以后我不提竞技体育要求和排位,但对群众体育要提标准,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本,真正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市及市以下各级体育部门要以群众体育为中心,并以此为主来安排工作、考核绩效。另外,黄华华、朱小丹、林木声、许瑞生等省领导也就如何转变广东体育发展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都为我市体育工作转型提出了要求并创造了条件。我市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问需于民”,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体育工作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真正实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目标,就此,应当把体育工作转型纳入主体报告,落实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来。
进一步地,建议我市体育工作转型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十二五”期间,扩大居民体质测定面,完善“市民卡”的体育功能,建立全民健身档案,促进市属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的政府购买制度,优化、统筹全民健身设施设计标准和配置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资本创办健身产业。与此同时,优选、精选政府扶持的竞技体育项目,支持扶持民间资本投资专项竞技俱乐部、经办竞技体育产业。
第二步,在“十三五”期间,加强以运动处方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科研,强化政府体育部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群众健身活动的指导,促进市属、学校、社会体育场馆进一步开放,使体育部门人、财和考核等工作逐步转变为以群众体育为核心,初步建立以群众体育为核心的服务型体育管理体系。政府财政资金精选有限的三两个竞技运动项目予以扶持,大力推进竞技运动市场化、产业化。
第三步,到“十四五”期末,进一步扶持民间资本投资、运营竞技俱乐部,政府财政不再投入到具体竞技体育学校、项目和队伍,不再用财政资金承办各类竞技比赛。政府体育部门转型为以群众体育、大众健身为核心的服务型公益机构。大力扶持、促进民间资本投入群众体育、大众健身设施,举办和运营健身产业。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产业对广州GDP的贡献超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