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人数较少、居住比较分散的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在社会交往中受到汉语、英语等强势文化的挤兑,加上自身不够重视,面临消亡的危险。目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日渐式微,用本族语言交流的越来越少,没几个人能用少数民族语言唱古歌、情歌、对山歌,刺绣等手工艺后继无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装也难得一见。
在许多民族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汉语交流,青少年之间也用汉语交流,许多少数民族家庭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民族文化面临断代失传。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的消失,可能带来的是千百年留存下来的哲学、民间智慧的消失,一个民族的记忆也会就此消逝。为此建议:
1、开展普查工作,在全国调查、收集、研究、整理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
2、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
3、尊重、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
4、给熟练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时,可申请加考(口头检测)本民族语言,按熟练程度加分,并优先录用,以鼓励传承本族语言。
(赵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