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关于将“萝岗香雪”打造为岭南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议
  来源:直属萝岗支部 发布时间:2011-12-01

    “萝岗香雪”位于广州市萝岗区境内,每年临近农历岁末,梅花竞相开放,繁花似雪,加之梅香沁人心脾,素有“香雪”之美誉。早在明代中后期,“萝岗香雪”便已声名鹊起,历代吸引了众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方献夫、湛若水、王弘诲、朱次琦、刘维嵩、清克勤郡王、张之洞、朱德、陶铸、郭沫若、关山月等,还有一批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先后慕名来访。20世纪60年代,“萝岗香雪”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成为广州地区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梅林病虫害频发,梅子大量减产,当地果农弃梅种橙。短短几年间,“萝岗香雪”销声匿迹。2005年成立萝岗区后,区政府以弘扬“萝岗香雪”历史文化为主题,恢复和重建香雪公园,并实施十里梅林工程。经过规划建设和精心栽培,2006年,位于萝峰山麓的香雪公园竣工开园,“萝岗香雪”再绽新颜,吸引了更多的游人“踏雪寻梅”。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第二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期间就有多达40余万人前来参观游览。
    2009年,反映萝岗香雪由来的故事传说被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萝岗香雪”所传递的梅文化是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缩影。梅花位列四君子之首,代表着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高贵品格,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同样也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不畏艰难,敢为天下先。同时,“萝岗香雪”的形成与故事传说也反映了岭南人强烈的宗法观念和传承优秀传统的文化品格。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熏陶着一代代觅香而来的文人朋友,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书画世界中,热情赞颂香雪白梅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梅文化通过代代文人的妙笔记载和口口相授而广为流传,为岭南文化的孕育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而与闻名遐迩的南京梅花山相比,“萝岗香雪”在梅花种植面积及人文历史挖掘方面略显逊色。南京梅花山与武汉东湖磨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南京梅花山种植面积1533亩,栽种了350余种约计3万5千余株梅花,号称“天下第一梅山”。去年,梅花山景区更是引进了300余株百年古梅,在梅花谷内新建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钟山梅花盆景园”。南京国际梅花节于每年早春时节举办,节庆期间,数万株梅花竞相开放,云蒸霞蔚,吸引了大量海内外踏青赏梅的游人前往,旅游年收益达到2.7亿元。截至今年,南京国际梅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成为南京旅游文化的一大品牌。
    南京梅花节的成功得益于广阔的种植面积和繁多的梅花品种,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梅花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得享历史人文之优势,于萝岗区“萝岗香雪”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萝岗香雪”承继了历史的回忆,打响了广州生态和文化品牌,重新成为一处休闲旅游、品味文化的胜地。“萝岗香雪”的深厚文化内涵与人文品牌成为我们文艺创作和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素材和资源库。“萝岗香雪”作为岭南人的精神品格,激励着我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文化事业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将“萝岗香雪”打造为岭南特色文化品牌,提出以下建议:
    1.将“萝岗香雪”打造成广州市的文化名片。请市文化局给予重视和扶持,围绕“萝岗香雪”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创作文艺作品,加大萝岗香雪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拓展与宣传力度。
    2.做好白梅培育,扩大萝岗香雪规模,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请市园林局给予扶持,做好“萝岗香雪”梅花培育工作,扩大“萝岗香雪”栽种规模,并做好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形成广州市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3.加强“萝岗香雪”景区规划,借鉴南京梅花山景区经验,做好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并挖掘萝岗独特的人文资源,尽快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态和人文景区。请萝岗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香雪景区规划,加大二期文物修缮和十里梅林栽种工作力度,加快交通、餐饮、卫生、商贸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个能够容纳更多游客、提供更高效服务的成熟的旅游景区。

(潘史扬)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