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抓住城中村改造契机 加快大沙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发展
  来源:黄埔总支 发布时间:2011-11-25

    大沙中心城区商圈(以下简称大沙商圈)作为黄埔区目前最大的商业中心区,已被列为广州市市一级商业发展规划的副中心区。大沙商圈第三产业有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 大沙商圈逐步膨胀,与周边地区相比无明显优势。以最旺的大沙东路为例,虽然在以往创建工作中对街面进行过整改,但兴旺的营商环境使商铺建筑密度大,业态重复多、品种档次低、配套设施滞后、交通拥挤、乱摆卖猖獗、绿化面积和公共空间缩减等问题日趋明显。据调查,大沙东路核心区域能提供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金融用地储备较少,较难为新兴大型购物中心等提供足够用地,商圈核心区经营场所出现局限和供应不足的情况,发展载体“供需矛盾”现状严重束缚商圈发展。
    2. 日益便利的交通有可能造成消费人流的逆转。
    地铁五号线已于2009年年底开通,另外,随着广深高速、大沙东三期、护林路三期、地铁十三号线工程的推进,大沙地商圈的商贸交通条件持续优化。区域交通快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对商业的影响尤为严重,如果黄埔区的商业发展无法满足消费的需求,便利的交通网络会使流向黄埔区的人流量逆转,黄埔区的现有消费人群将会流向区外,对基础薄弱的黄埔区商业造成严重打击。
    目前,黄埔区已经制定相关方案,计划用5—8年时间完成大沙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大沙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改造作为黄埔区城中村改造的先行区域,将为大沙商圈第三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为此,黄埔区要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加快大沙商圈第三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1. 规划先导,高起点整体谋划。
    立足区域发展新定位,体现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的规划设计。建议尽快聘请著名专业公司或机构,在黄埔区原有多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并制定大沙商圈总体规划以及第三产业系列专项规划,在更高层次上做好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并绘制工作推进的模拟效果图或实物模型,提高工作的直观性,为建设大沙商圈绘制好发展蓝图,打好目标和方向基础。规划通过后,应认真执行,并经过一定程序加以固定,不要随意改动;如需改动规划,也应通过原有的程序予以调整,切实赋予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持续性,对政府和社会形成双向约束。
    2. 因地制宜,多渠道大力引导。
    按照城中村改造模式,对位于城市重点功能区、对完善城市功能和产业提升有较大影响的一批城中村,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以整体拆除重建为主实施全面改造。横沙社区改造可尝试将大沙地东和丰乐路沿路作为商铺,现有的沿街办公楼等区属公有物业和集体物业、驻区单位物业也纳入改造范围,一并打造格调一致的商业圈。横沙社区临近大沙商圈,地块和物业价值比较高,可探讨用“2比1” 或“3比1”置换,在附近另外选址整村搬迁的可行性,腾出更多地块,与大沙商圈其它置换出的物业一起,连成一大片,统一规划建设,整体打包专业开发,形成大沙商圈核心区,进一步提升商圈规模和能级。文冲社区改造可尝试通过滚动式开发改造模式,以石化路以西改造项目为先行,带动周边地区改造,将石化路沿路作为商铺,并连通大沙东路、广新路,形成大沙商圈东片组团。下沙社区改造可针对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情况,把改善居住环境与发展社区型商业结合,以抽空拆除和分片改造的模式实施综合整治,科学布局居住小区与商业经营的关系,连通黄埔东路以南,形成大沙商圈南片组团。
    3. 错位发展,提高项目置换成效。
    整合的土地和物业资源能否充分开发利用,是检验城中村改造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除了坚持“二三并举、三产优先”的产业发展战略外,要充分认识黄埔区第三产业的功能和定位,充分利用黄埔区东部重要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借助临港CBD建设之机,立足错位发展,重点推动传统零售服务业升级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高级专业市场、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发展,优化全区第三产业结构和业态,提高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综合考量置换项目的投资密度、效益规模、行业影响、可持续性发展等要求,使物业置换升级带来长久和更大效应。
    4. 政府主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大沙商圈第三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议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制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和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充分调动社会、业主、经营者积极性;加大政府对商圈交通和公共配套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计划目标推进情况、改造工程质量情况、项目经营招投标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增强工作透明度;引入群众团体、行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咨询和评议。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