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充分整合资源 有效促进就业
  来源:天河总支 发布时间:2011-11-22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天河区内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下滑,招聘数量减少,就业压力明显上升。为缓解金融危机下天河区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根据省、市、区有关工作部署,天河区人事、劳动、团委、人才等部门迅速调整工作重心,联手积极应对,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据统计,2009年,天河区实现就业12448人,就业率为73.35%;其中“4050”失业人员6952人,实现就业4729人,就业率为68.02%;特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率分别为100%;天河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5%;全区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比例达到72.02%,超过市里下达的65%的目标任务。以上数据说明,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天河区促进就业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为充分整合资源,  有效促进就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从天河的具体情况来看,跨入2010年,企业招聘用工需求出现了回升态势,但由于求职人数存量较大,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广州净雇佣指数为+15%,较上一季度上升了6%,说明招聘岗位有所增加。但同时求职人数也在增长:一方面由于天河区高校云集,2009年仍有部分天河籍毕业生未就业,2010届毕业生即将进入就业市场,新增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相比之下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求职者期望值高,能力较低,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造成结构性失业,导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因此,政府下一步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准确判断形势,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二、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有效促进就业
    (一)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共同承担促就业责任。
    一是成立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考核机制。金融危机冲击下,促进就业工作是区属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2009年,区人事局、劳动局、团委、人才办已经发挥各自联系企业和高校的优势,参与到促进就业工作中来,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在组织领导上还有待加强,参与部门还有待扩大。可借大部制改革之机,成立天河区促进就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各相关部门间组织协调工作,出台更积极的中长期促进就业工作方案,将各部门完成情况纳入班子考核范围,进一步确保工作成效。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区财政、经贸、科技、统计、工商联等部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财政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划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资金。经贸、科技、工商联要协助收集企业具体用人需求信息,发动企业参加招聘会,参与就业推荐工作。统计部门应提供与就业有关的统计信息。各街道应对口帮助特困户家庭实现就业,可以利用部分闲置物业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地,减免租金,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风险。大部制改革后的人力资源部门要主动提供毕业生信息和政策性服务,减免收费,并组织企业申请市、区各级财政补贴,及时上报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调整就业补贴发放范围,加强创业指导与就业辅导,多方收集和推广创业项目。
    (二)整合人才服务业资源,建立促就业合作联盟。
    天河区聚集了近100家人才服务企业,包括招聘、猎头、派遣、测评和培训几大类服务机构,其中优质人才服务资源约占全市70%,在环体育中心一带形成了具有国内较大规模的人才服务业商圈,业务辐射整个华南地区,是天河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不乏一些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行业龙头和世界500强企业,是天河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力量。政府可以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借力开展促就业工作。
    一是建立天河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联盟。可以联合人才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联盟,带头履行好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号召前程无忧、万宝盛华等各领域龙头企业利用其客户资源和专业服务,提供岗位,印发就业指导手册,宣传就业信息和补贴政策,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对毕业生提前进行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和上岗培训,再将经过培训的学生推荐给企业,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聘用率。
    二是通过鼓励培训确保中高级人才就业率。除了帮助未就业群体外,还要防止天河区重点产业所需的人才加入到失业群体中来。在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整合区内培训资源,鼓励企业培训员工,可借鉴其他地区和城市的经验,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在软件、会计、英语等几类热门科目中设立政府资助培训课程,与企业、员工三方按比例分摊培训费用,此举有助于天河区优质培训企业对抗金融危机。
    (三)充分整合区内企业资源,深挖就业机会。
    1、选择优质企业建立规范化的“准就业”见习基地。
    2009年,富力、侨鑫、城市信息等14家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行业代表性且经营情况稳定的优质企业挂牌成立了首批“天河区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解决了300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有的企业成立了长期性的实训部,不但解决了自身发展的用人需求,还为所在的新技术行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毕业生。与创业相比,见习活动门槛和风险低、惠及面大,一方面,毕业生通过在相对规范的管理模式下获得职业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让企业可以通过实习活动选拔和储备优秀人才,降低辅助性事务的人力资源成本,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今年要进一步增加天河区见习基地数量,增加见习学生人数,搭建好学生和企业交流的平台,解决好见习期劳动保险问题,通过基地提供一批具有留聘机会的带薪见习岗位和培训机会,形成就业“缓冲区”。
    2、举办针对性较强的专场招聘会。
    一是举办行业专场招聘会。目前天河区举办的招聘会参会企业层次不均,行业分类不明,求职成功率不高,对求职人员就业信心有一定影响。为方便人才求职,提高应聘成功率,可在举办社区综合性招聘会的同时,尝试举办重点发展行业专场招聘会,如金融专场招聘会和软件专场招聘会。举办之前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积极邀请区外、市外企业参加,增加招聘岗位,分流就业压力。
    二是举办见习生专场招募会。去年区人事、劳动、团委和人才部门联手在华南理工大学尝试开展了首届天河区“名校-名企见习生招募会”,区内13家知名企业提供两百多个带薪“准就业”见习岗位, 且留聘比例高达80%以上,吸引了超过五千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效的促成了企业接收见习学生,分流了就业压力,今年应继续加大力度,联合高校举办见习生专场招募会。
    3、发动企业,挖掘就业岗位。
    根据区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天河区现有35000家企业,每个企业安排一个毕业生,就能解决35000名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应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感,使企业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地承担促就业工作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可建立机制,通过相关部门,如工商联、科技局、科技园、经贸局等,引导和发动企业,挖掘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2010年的就业压力,区政府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拓宽工作思路,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天河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