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党派人士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中国近代政治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其概念的演变、界定和对广州市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各项统计数据中研究分析了无党派人士的特点,并对如何加强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健词】无党派人士 新时期特点 统战工作
无党派人士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强劲的群体优势,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中国近代政治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研究其内涵,了解其演变的历史,分析其今天的现状,解决其存在问题,充分认识和发挥其作用,才能做好对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无党派人士概念的历史演变、界定
无党派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抗战胜利后,《双十协定》写明“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事”。1946年旧政协会议召开,郭沫若、莫德惠等9位代表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席会议。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郑重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致电毛泽东主席,以响应“五一”号召。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便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概念。由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因而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出现,形成了多种概念并存的局面,比如无党派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等。200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无派人士的称谓,明确对无党无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也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改称无党派人士界别。《意见》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明确界定,即“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这个界定。
(一)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具有无党派身份。这是无党派人士的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即并不是只要具备了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
(二)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具有一定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具有了无党派身份和知识分子条件,不一定就是“无党派人士”,还必须在事业上作出成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是由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决定的。具体地说,无党派人士是以无党无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
(四)具有统战工作对象身份。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派工农基本群众,尽管他们在统一战线中居基础地位,但从来就不是统战工作对象,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
二、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现状的调查和特点分析
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体制转型、观念更新的大变革、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无党派人士的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这些现状和特点对做好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很有必要。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广州市“无党派人士”的调查问卷》(见附件),发出100份,回收53份,调查对象是数个行业的无党派人士或作为行业(单位)骨干的一般党外知识分子。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现阶段的无党派人士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对“无党派人士”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回收的53份调查问卷中,有33份对无党派人士的界定不清楚,认为无党派人士就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人”;能列举无党派人士代表人物并且都正确的只有21份;对新时期及过去的无党派人士的认识五花八门,但有一定认识的不足10份。
(二)政治信仰崇尚自由。问卷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政治方面问题)的关心程度调查,7.5%的人选“一般”,5.7%的人选“非常关心”, 2%的人“不感兴趣”,而84.9%的人都选择“关心”。但当问及“如果你是无党派人士,你将会有如下哪个意向”时,选择“继续当无党派人士”的人占了90.6%,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加入民主党派”人各占3.7%,选择“不确定”的人只占1.9%。说明新时期的无党派人士一方面关心政治,但另方面其个人的政治信仰取向又往往不想受任何党派组织章程的束缚,崇尚自由。
(三)分布比较分散。调查问卷“你所从事的职业属于”项的数据统计情况表明无党派人士分布于不同的行业,按通用的职业划分法将职业分为16类(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 C、制造业 D、电力、煤气和水生产供应业 E、建筑业 F、地质普查和勘探业、水利管理业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H、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 I、金融、保险; J、房地产业 K、社会服务业 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M、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O、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P、其他),按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我市无党派人士职业分布如下:
从统计数看,“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占15.1%),“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13.2%),“ 社会服务业”(占11.3%),“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占9.4%),“金融、保险” (占7.5%),“ 房地产业” (占7.5%),“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 (占7.5%),“ 建筑业” (占5.7%),这些行业占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多。
因为发放问卷的途径和回收的问卷数都很有限,故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该项数据统计分析情况还是可以说明无党派人士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呈现出一种分散性。
(四)政治需求显现出多层次性。在对问卷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工作区域”、“职务”、“从事的职业”、“社交圈”、“参政议政情况”等问题的调查情况作综合分析后发现,他们在政治需求上表现出多层次性的特征。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政治要求。乡镇与县不同,县与地市不同,地市与省不同;行政干部和科研人员不同,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不同,宗教人士和非信教人士不同,呈现出一种多层次性。
(五)思想认识上具敏感性。无党派人士由于文化层次高、思想活跃,对各方面信息比较敏感,具有较强的洞察社会能力。调查表中关于“你平时会比较关心哪些方面的信息?”的统计数显示关心国家政策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类方面信息的有39份,占了73.6%,说明很多无党派人士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自身利益的深刻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他们逐步打破传统观念,开始按市场的价值规律安排自己的科研行为和社会行为,形成了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追求奉献、名、利相统一,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
(六)参政议政的总体意识有所减弱。关于“你喜欢参政议政吗?”的调查项的统计情况是答“一般(不太热衷)”的人占71.7%,“不喜欢”的人占22.6%,“喜欢”的人只占5.7%。喜欢参政议政的人一般都是通过“人大”或“政协”的渠道进行。
三、加强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无党派人士的评价机制及无党派人士的人才库。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无党派人士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开展对非党非党派人士的综合评价工作,通过对其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履行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公众形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排查筛选,确认其“无党派人士”身份,并告知本人和所属单位或管理机构。根据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无党派人士”已是专属的界别名称,所以在各类申请表格、档案资料的“政治面目”一栏应增加“无党派人士”的选项(原通用表格的“政治面目”栏可供选择的选项一般是:“党员”或“团员”、“民主党派成员”、“群众”)。其次,要建立无党派人士的人才库。对无党派人士的个人信息及其社会贡献与现实表现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二)注重培养,加强宣传力度。在建立无党派人士的人才库后,从中选拔重点培养对象,加以引导、培养。要积极推荐无党派人士参加统战部门举办的党外人士培训班,使其了解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合作共事的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增强责任意识、全局观念。要树立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的典型,让无党派人士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如中央统战部就树立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新时期的无党派人士的先进典型。广州市也人才济济,可从各条战线上的无党派人士中选出先进人物,树立榜样。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表彰活动,扩大影响,凸显榜样的带动作用。
(三)构建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平台。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工作平台的构建,要开展好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首先就要搭建好工作平台。一是搭建组织平台。针对无党派人士反映无人管、分布广、活动难的问题,可成立联谊组织,把这一分散的群体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这一平台,既可经常了解无党派人士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政治走向,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推动他们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二是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的途径,扩大参与面。除以组织形式将优秀的无党派人士推荐到各级人大和政协外,还要扩充和拓展各种形式和途径,因为能进入参政主渠道的只是少数。通过定期向无党派人士征询意见,邀请无党派人士参加有关会议,与他们广泛交流,通报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使他们参与重大决策与社会事务管理。三是搭建发展平台。新时期的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与民主党派相同,即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由于无党派人士是一些有影响、有声望、有代表性的优秀分子,因而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按照《意见》精神的要求,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精诚开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对有入党或有加入民主党派倾向的无党派人士要积极开展组织发展工作;同时对那些希望继续当无党派人士的也要尊重他们的政治信仰取向。
新时期对我们做好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出发,在思想观念、理论政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研究、不断突破,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统发[2000]9号文)
(2)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区别》(【DOI】:cnki:ISSN:1005-5819.0.2006-04-008)
(3)罗颖、刘向红、方修常、曲丽红《新世纪新阶段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初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第2期(总第146期)〕
(4)彭时容、柯大为、李湘蓉《新世纪新阶段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的分析与研究》《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9月第22卷第3期)
(《关于广州市“无党派人士”问题的调查问卷》见下页附件)
附件:
关于广州市“无党派人士”问题的调查问卷
( )1、你认为“无党派人士”是指
A、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人
B、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知识分子
C、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
D、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
2、你所知道的“无党派人士”代表人物有哪些?请列举:
3、你觉得新时期的“无党派人士”与过去的“无党派人士”有何不同?
4、你觉得目前“无党派人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你平时会比较关心哪些方面的信息?
( )6、你对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政治方面问题)的关心程度:
A、 非常关心 B、关心 C、一般 D、不感兴趣
( )7、如果你是“无党派人士”,你将会有如下哪个意向?
A、加入中国共产党B、加入民主党派 C、继续当无党派人士D、不确定
(如果选C,请简述理由:)
( )8、你所从事的职业属于:
A、农林牧渔业;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和水生产供应业;E、建筑业;F、地质普查和勘探业、水利管理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H、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I、金融、保险业;J、房地产业;K、社会服务业;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M、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O、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P、其他。
( )9、你的工作区域属于:
A、乡镇 B、地市区C、 省辖 D、部辖
( )10、你的职务是
( )11、你的社交圈朋友,按大概的比例占比较多的是
A、党员B、民主党派人士C、无党派人士D、普通群众
12、你喜欢参政议政吗?一般通过什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