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议案
关于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控制的建议
  来源:民进广州市委参政议政处 发布时间:2011-07-20

提案选登

关于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

的监测与控制的建议

理由: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足、交通堵塞等问题相继出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对空间和交通设施的需求,大量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趋势。

目前我市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启用的地下空间工程主要有地铁及结合地铁修建的集商业、娱乐、换乘等多功能的地下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和过街隧道等。这些地下公共空间的建设舒缓了城市交通压力,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增加了城市土地容量,同时也为城市防灾提供了人防工程。然而由于地下公共空间自然通风受到限制,容易造成污染物在其中积累,因此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的监测与控制尤为重要。

一、 我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情况

我市开发地下空间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防工程;80年代设立了高层建筑必须利用地下空间及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按比例修建人防设施的制度,开展了地下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探索;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特别是地铁工程的启动,我市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形成了规模大、类型多的局面,其中包括人防工程、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地下人行通道等。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8年,以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地下商城和地下商业街形式为主的地下建筑物,经过规划部门验收的项目面积为761万平方米。目前,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是广州市规模最大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8公顷,由1-3层不等的全埋式地下建筑组成。另外,为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我市提高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的设计标准,去年完成规划验收建筑物配套停车位大约4万个,目前正在推进天河体育中心、琶洲体育公园、草暖公园、烈士陵园等地下停车场的建设。

根据人防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的人防工程已达到622万平方米,全市人防工程人均指标达到0.84平方米,并以每年平均15万平方米的速度继续增长,其中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流行前线(英雄广场人防工程)、天河又一城(体育西路人防工程)、江南新地(江南西路人防工程)等集人防、地铁出口、市政人行隧道、地下商业街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而且随着地铁的大规模修建,广州人防工程还将继续以高速度增长。另外广州新建民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绝大多数被用作商场、停车场、设备场等,开发利用率高达75%。

二、我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现状

() 部分按照规范设计施工和运行控制的地下空间空气质量良好。

广州地铁在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质量均遵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现场消毒规范》等执行,地铁运营部门负责车站的日常运行保障、车站通风等工作。通风系统均使用了过滤器以减少粉尘量,过滤器定期清洗、杀菌和更换。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作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的监管单位,每年都会对地铁的环境质量进行监督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广州地铁目前的空气质量状况较好。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声、光、电、热都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检测验收严格,采用了区域供冷系统,区域真空垃圾压缩系统,并灵活运用下沉广场使地下空间得到必要的自然通风,以保证环境空气质量。

为了解决地下人防工程空气污染,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5-2005),我市2006年以后按照规范设计建设的人防地下工程内部空气质量都能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为保障地下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广州市环保局规定禁止在地下公共空间从事烹饪、煎炸等有油烟的饮食活动,从而减少地下空间的污染源。

() 大部分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初步监测发现我国地下工程氡浓度超标率达22%左右,特别是一些50-60年代地下防空洞氡的浓度很多超过200Bq/m3的标准限制值,地下公共场所的氡浓度也普遍较高。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在体内累积产生内照射,引发肺癌、白血病、胃癌、呼吸道癌等多种疾病。

地下商场、商铺在装修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树脂泡沫塑料、胶合板以及粘胶剂等装修材料以及商铺内的各种商品会带来甲醛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检测结果表明不少地下商城的甲醛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高,有些商场的尘埃和细菌浓度高。对商场的工作人员调查表明,不少工作人员容易出现疲倦、烦躁和反应迟钝的感觉。

地下停车场由于汽车的进出,刹车、启动、怠速等排放了大量尾气,是城市汽车尾气最集中的地带。许多停车场通风效果不好,在停车场短时间停留就会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在所调查的停车场中,如天河城、广百,汽车在刹车、启动、怠速时排放了大量尾气,停车场空气质量几乎都达不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机污染浓度很高,不少车主都反映有头晕、头痛或者恶心的感觉。这样的环境质量无疑有害于人体健康,特别是对长期在停车场作业的人员影响更大,如何保证地下停车场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 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有待加强。

我市对地下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很少进行监测,同时也没有确定哪个行政部门负责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空气质量的管理。而伴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地下空间工作、生活和活动的人员将大大增加,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亟待加强。

() 地下空间的新风口空气质量难以保证。

地下空间密闭、人流量大,需要采取机械通风才能保证空气质量。而地铁在通风设施建设中,较难找到空气质量较好的新风口。新风口周围的空气质量不好,必将影响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

办法:

() 制定法规,明确主管部门。

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标准,目前都是参照建筑标准和卫生规范执行。希望能够考虑地下空间的特殊性,出台针对该类环境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我市要尽快明确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部门,并对用作公共空间的人防设施实施环境卫生监督。

() 严格执行设计建设规范。

地下空间在开发利用中,其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要严格执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规范和标准。

() 开展污染物调查。

针对目前我市地下空间因面积较大、兴建时间早晚不一、利用方式多样等原因导致污染物种类多、污染来源复杂、环境质量差异较大的特点,开展深入、广泛、细致的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地下空间环境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超标工程采取补救行动,例如通过完善通风系统、增加空气净化装置等来改善环境质量,以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

() 规划预留通风口用地。

由于地下空间的密闭性,需要通风,而一些新风口周围的空气质量并不好,影响地下空间空气质量。建议今后在设计、建设时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规划部门在新风口选择上给予配合。

() 加大通风量。

通风状况是影响地下空间氡浓度及其它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在控制好污染源的基础上,加大空气环境质量不好的地下空间的机械通风量。

() 加强从业人员的保护。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的增加,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多,但对于在停车场、地下设备间等环境质量较差的场所工作的人员并没有保护措施。建议对该类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并适当减少工作时间。

本文是民进广州市委在广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