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
迎亚运,完善门牌、路牌和交通指示牌的管理
理由:
据统计,自2007年9月开始实施《广州市门楼号牌管理规定》以来,广州市共编列、换发及补漏新款门牌60.33万块、责令改正破坏门牌设置行为3000多宗、拆除旧搪瓷门牌10万余块,我市的门牌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同样,近年来,我市路牌和交通指示牌也随着道路交通管理的加强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变化,我市的门牌、路牌和交通指示牌(以下简称“三牌”)管理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完善之处。特别是今年即将举行亚运会,改善“三牌”的管理尤为迫切。
一、 门牌
有门无牌。如整个新港西路长达2000多米数百家商铺基本无门牌。
名实不符。如原宝岗路已更名为南田路,但现在不少建筑物仍使用旧门牌,如宝岗路328、332、203-209号。
门牌缺失。特别是城中村的建筑物普遍无门牌。
一门多号。如城市职业学院大门两侧分别为新港西路181号、207号。
门牌跳号。房屋拆后重建往往存在门牌号码不连贯,如广百大厦18号,旁边的商铺就是38号。
设置混乱。有左有右、有高有低,有前有后,还有些是自写门牌,如广东轻工职业学院自写门牌为新港中路152号。
二、 路牌
围蔽遮挡。由于工程施工、占道经营、树木生长等原因造成。
位置不当。如设置于十字路口的路牌超出了机动车驾驶员的目视范围,造成车辆减速乃至停车找路的现象。
缺失不补。道路或其他工程施工后,没能及时将路牌重新设置。
文字不清。字体偏小,对驾车人士的使用考虑不周。
维护不力。尤其是内街内巷路牌锈迹斑斑、人为破坏现象严重。
三、 交通指示牌
效果不佳。如珠江新城内指示牌,文字小而多且复杂,一般车速不可能看清楚,指示意义不大。再如禁行、限行标志的车辆类型、时间限制条件文字偏小。
设置不当。禁行、限行标志提前量不够,右转车道过早标示,以致降低交通效率,堵塞交通。如东风路农林路口。
改动随意。动辄将原已熟悉的指示牌涂黑、部分或全部遮挡,令人无所适从。如东风立交下直行标志。
信息不连贯。前一路口有交通指示,到下一路口就没有任何指示。如广州大道转环市路。
指示不当。主要是新实行的电子指示牌,如内环路宝岗大道出口,曾多日出现“塞车时亮绿灯,通畅时却亮红灯”,人为造成交通堵塞。
办法:
1、进一步加强地名、路名规划工作。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市政府及时统筹,要尽快解决因历史遗留原因造成道路重名、未正式命名等问题,明确具体的命名操作程序和办法,做到地名、路名管理及时和科学规范,改变先建设后命名以及自行命名的现象。对门牌、路牌查漏补缺、及时规划统筹并明确建设和管理方案。
2、开展“三牌”问题的摸查和整治。以迎“亚运”为契机,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三牌”问题的摸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从使用者的角度加以研究,及时改进。制订“三牌”设置标准,规范“三牌”的设置。
3、建立巡查通报机制。“三牌”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巡查制度。派出所负责门牌、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路牌、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交通指示牌巡查制度的建立和具体巡查工作,分区、分片、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相关通报机制。
4、建立收集问题的渠道。在相关部门的网站设立收集“三牌”问题的渠道并广而告之,以便能够广泛地收集市民、驾驶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管理。同时加强与邮政、快递等单位的联系,以收集门牌、路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5、建立和完善门牌路牌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建立全市的地名信息、门牌编列信息的地名信息系统,做到地名信息、门牌信息的快速查询、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统一、齐备、准确的地名信息、门牌信息。还要依托地名数据库,借助网络媒介,加快地名网站、地名热线、电子地图、地名触摸屏等业务的开发建设,使社会公众能够快速、便捷、及时地获得准确的地名信息、门牌信息,提高地名门牌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地名门牌信息的利用率,更好地为经济建设、社会交往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6、落实“三牌”标准化改造经费。从观念上认识“三牌”标准化改造的意义,相关部门要落实“三牌”建设经费预算,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尤其要重视门牌标准化改造工作,落实从化、增城市标准门牌换发专项经费,保障该地区标准门牌设置工作顺利进行。
7、坚持和完善公开招标机制。政企职责分开,坚持和完善公开招标机制,使“三牌”建设和管理日趋规范。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地名路名规划、交通指示牌位置内容设定;市场公开招标选择“三牌”制造商、施工和维护管理商。
(本文是民进广州市委在广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