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北师大校园里阳光灿烂、鲜花盛开。9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温总理首先说:“目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已在全国六所师范大学试点。实施这一制度,就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我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来看望老师们,看望将来要成为老师的同学们,并和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总理平易近人的开场白,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不再拘束,纷纷举手发言。
来自新疆的刘珍一同学告诉总理,自己报考免费师范生,是受了作教师的奶奶和中学老师的影响。“我们那里缺少优秀教师。我学成后,一定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听到她的话,温总理点了点头说:“你的话很朴实。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受到尊重。这靠什么?靠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充分的民主、完善的法制、高尚的道德和高水平的国民素质,其中最根本的是国民素质。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来自陕西华县的潘斐同学告诉总理,村子里许多孩子本该上学,却辍学外出打工,自己对此十分担心。她说:“我选择读师范,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种现象越来越少,直到为零。”
听到这里,总理放下手中的笔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总理讲述了他在基层看到的贫困家庭孩子渴望上学的情景,深情地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学生懂得农民的甘苦,把他们记在心里;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来自云南的王冀萍同学生活在城市,但一次到临沧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参观的经历让她受到极大的震撼。她说:“那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是师范毕业,其他都是高年级的孩子留校教书。我选择师范,就是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理点了点头,对她的选择表示赞许。他说:“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老师要爱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同学之间要互爱。二是要有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可以为每个人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果大家在师范大学里把这两条都学到了,融在了血液里,并推向整个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寄语。”
来自深圳的刘贺同学则告诉总理,家乡经济很发达,但少数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无心学习。听到这里,总理十分郑重地告诫大家:“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确实很大。但同学们必须要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只要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去学习、工作,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多彩的,我们的精神就会是高尚的。”
从北师大毕业近50年、从未离开过讲台的王炳照老师介绍说,北师大建校105年来,为全国特别是基层和贫困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他建议,师范教育要办出特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温总理听后表示,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目前是试点阶段,今后会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他说:“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一是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善天下’。二是师范大学造就的应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对师范生的道德要求就更高。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为此,师范教育必须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
最后,温家宝动情地对大家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希望你们在这所有光荣传统的学校里,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呼吸自由的空气,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
温总理的话,在会场里激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引起了所有人深深的共鸣。参加座谈的全体免费师范生赠送给总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留言册。每个同学用笔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心愿。
发布时间:2007-09-25
民进广州市委组织宣传处
转载自深圳特区报
【相关链接】:
国家今后每年财政投入和助学贷款高达500亿2000万贫困生将受益
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负责人9日表示,我国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今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500亿元左右。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一资助政策体系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全国1800多所高校约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约1600万名学生将从中获益。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完善国家奖学金制度,中央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
根据新华网相关内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