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东:未来广州发展应当依靠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两轮”来驱动,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报告除在战略目标上提出幸福广州之外,应该增加“魅力广州”,从文化和旅游上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的打造除需要开放、多元和包容的环境,还需要明确定位姓“广”的主流文化。就像巴黎是时装之都、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广州也应该有以“千年商都”和“海上丝绸之路”为文化主题的招牌。广州虽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但“革命文化”并不是世界的。广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商、因水而兴,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才是广州的传统。目前最能反映广州这一段历史文化的十三行只剩一个地名,相关遗迹已无处可寻,建议恢复十三行文化遗址,把文化公园建成反映十三行商贸文化的公园。国务院已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广州是旅游大市,但旅游业产值仅1000亿元,完全达不到支柱产业的要求。去年广州旅游宣传策划仅1800万元,而上海达到了8000万元,以广州作为目的地的旅游非常少,更多地是作为一个路过的城市。另外,政府一定要认识到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战略放进政府工作中,而现在是放在民生这一块,没有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带来很多缺陷。如国家去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参加了会议,省里也随后召开了,但半年过去了广州却还没开。现在我市的教育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教育的发展变成走一步看一步,碰到学前教育问题就搞学前教育,碰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就搞农民工子女教育,区里也因此无所适从。
潘史扬:财政要给力学前教育。2011年财政安排在教育方面是30.8亿,有项目安排的是27亿,剩下的3.8亿无具体项目安排,但也并未明确提到学前教育的保障。所以整个财政预算中只有不到2000万是明确投入给学前教育的,而且仅限于幼儿园的校园保卫方面。学前教育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如果未来五年财政不明确给予支持,则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林瑞光:有几个数据令人注意,一个是我市存款接近2万4千亿,户籍人口约800万,算下来人均30万元,但实际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达到这么多,反映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的现象。另一个数据是五年来新增就业341.6万人,这里应区分是户籍人口还是外来人口。
李开治:报告对民办教育一句也没提,往年还会有一句“扶持民办教育”。亚运办得很成功,但有些钱可以节省,如东风路的路灯大幅更换花费不菲,希望政府最后能拿出一个报告,公示亚运到底花了多少钱,花到哪些地方。
傅 荣:报告在建设空港、海港、信息港之外第一次增加了建设铁路港,还提出要建设国际人才港,这是新的提法。这五个港是广州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其中信息港的建设要和人才实现对接,构筑国际人才高地要跟建设创新型城市等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李建文:应该像抓GDP一样抓教育,现在只是重视高考的升学率,其他方面则有所忽视。现在教师更像一种谋生职业而非以前那样作为事业追求。目前广州的教育发展在省里不能排在前列,甚至落后于周边地区,如建设规范化学校资金落实不到位,办学体制的探索较保守等。
陈迪云:1、择校问题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比较难解决。目前,广州的择校比例是30%,教育局方面曾回应:争取在三年内将择校比例减少到10%。2、关于创新与幸福广州方面的建议:创新要用自己的品牌,政府在采购时优先采购自己的品牌,否则,创新了的品牌没人使用。3、创建幸福广州观念要大转变,政府在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同时要还富于民。目前,财政收入、GDP的增长远远高于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希望政府合理解决二次、三次分配的问题,尽快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使广大民众真正感到幸福。4、希望政府进一步解决广州大学研究生楼用地、科研用地、住房等问题。
王彩霞:亚运时期广州为了维护城市面貌采取了很多强硬措施,建议后亚运时期建立一个维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希望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教育用地方面多给予关注。
何 冰:教育事关民族的未来,事关幸福广州的建设!作为大都市,广州的教育投入仍不足,建议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按《教师法》保障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适当扩充教师编制。
丛佩华:以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很多,从“十二五”规划看,里面的支撑项目多半是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感觉很扎实。
胡巧利:广州的革命文化精神没有很好地打造,忽视了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地位。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等在世界华人中有影响力的历史旧址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宣传中应该得到突出。今年的报告中忽视了地方志的工作,实际上去年我市地方志工作与珠三角兄弟城市合作,取得了突破,得到张广宁书记和汪洋书记的好评。
徐 伟:历年来报告中对教育都只有寥寥数语,而且用词都差不多,没有明确的规划。以前广州自恃珠三角老大,认为人才会自然流动到这里,因此不重视发展教育,但现在长三角发展势头已经超过了珠三角,人才流向已不再优先广州,因此广州应重视自己的人才培养。教师的待遇原来说要同公务员一致,但多年来不管大学还是中学,都没能达到这一要求。广州拿出一千多亿搞亚运,应该更有魄力搞教育。
梁绮思:现在广州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作为广州人深感自豪。2006年我市就开始建设规范化学校,几年来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达标率同省里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资金缺口、征地困难、学校产权不明晰等问题。
陈皓明:广州应该从“吃在广州”和“花城”两个深入民心的口号着手,打造广州旅游的重点和精品,同时重视在外参加展会以展示广州的形象。
梁晓玲:亚运后广州多了很多可看的旅游点,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就要依靠广州的宣传手段,建议可以像香港那样派发宣传小册子或者免费地图给游客。
付广平:对报告有两点感想:一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像往年一样只写两年的事情,而是要写过去五年和今后五年的事情,难度较大,但报告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妥善,写得很好。二是报告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尤其是反映出了广州的城市面貌变化和市民的自豪感。未来我市政府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国富民穷”的问题,目前我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比率远远赶不上GDP的增长,说明老百姓收入增长大大落后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建议未来居民收入要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要明确将不低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平均增幅这一要求写入报告中,使政府今后的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民生。
谢少雄:“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规划应包含广州五年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例如每年投入教育经费的比例,建设规范化学校目标的完成,都应该予以明确。学前教育应以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辅助,但现在变成了倒挂,某个地区59个幼儿园,仅有8个是公办,剩下51个都是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