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海珠区总工会组织开展“讲好工匠故事 学习榜样力量”主题系列活动,向社会推出了一批来自海珠区不同行业的职工代表典型事迹。其中对民进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剪纸工艺大师韩艳的工匠精神作了宣传报道。全文如下:
为一名教师,她痴心教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一名工艺美术大师,她潜心钻研剪纸技艺,传承和弘扬广州剪纸艺术,即使现在早已身负盛名,她也不乱于心、不动于名,一直坚守初心、潜心传艺,不仅成为“广州最美教师”,还成为广东剪纸工艺的领军人物。她就是广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教师韩艳。
韩艳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匠人,是献给自己最美的人生作品,是自己最值得奋斗的荣誉。”
韩艳小时候上学时,遇到了一位老师,她总是和蔼可亲,经常教她各种剪纸和各种手工,让她感受民间美术的美好。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韩艳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心灵手巧的教师。此后,小韩艳每天对着书自学折纸和剪纸,各种花鸟、动物图案在她手中两下子就栩栩如生地剪了出来。
从小立志成巧手
成为教师后,韩艳还到全国各地拜访剪纸名家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剪纸技艺,逐渐练就了一双巧手。如今对韩艳来说,无论是普通的剪刀,还是打金用、理发用的剪刀,甚至是用于化妆的小小美容剪刀,一到她手中,剪起纸来都是运用自如。她就是用这双巧手,剪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剪纸图案,剪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还成为一名享誉中外的剪纸工艺大师。

韩艳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做到心剪合一,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剪出图案的境界。于是20多年来,她每天练剪不断,从不间断。而她是一名教师,又是一位母亲,白天要上班,晚上又要照顾儿子。因此,她都是每天晚上在孩子睡觉后再拿起剪刀,在“剪”自己的梦想,甚至一剪就剪到凌晨2、3点,这都是常事。韩艳说,几乎每一张作品都是她在深夜剪制出来的。现在剪到自己的右手都已经变形,拿纸的左手也经常被剪刀尖刺得伤痕累累。
她的家人多次劝她停剪,但她说:“哪怕再累再苦再烦,一坐下来剪纸,就连吃饭睡觉都忘了,不仅不觉得有压力,甚至越剪越迷,越剪心里越舒坦。”韩艳活成了一位“剪纸痴”。韩艳在北京参加全国剪纸技艺大赛时,在没有画稿的情况下,剪随心动,仅短短20分钟,就徒手剪出了一幅40cm x 40cm、图案复杂的团花作品《十全十美,诸事大吉》,当场技惊四座,获得了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最后夺得了全场最高分,荣获金奖。
现在,无论韩艳走到哪里,她都随身带着剪刀和纸张,只要有人喜欢,场合需要,她都随时拿出这些“随身武器”,在不需画稿的情况下,短短几分钟徒手剪出精美的剪纸图案。她也被人们称誉为“岭南巧手”和“广州剪纸皇后”。
巧手妙剪扬国粹
韩艳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把手艺的完美、极致作为目标,对作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力求做到最好的完美主义精神。”
韩艳自小练就了十分扎实的剪纸基本功,为了使自己的剪纸技艺做到精益求精,她从2006年开始,先后向广州剪纸传人黄梦蝶、陈秋英分别学习了剪刀剪纸和刻刀刻纸的技艺。如何使广州剪纸这项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一直是韩艳思考的问题,也是两位老师对她的期盼。于是她深入钻研,在技法上不断求变求新,大大丰富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成为广州剪纸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韩艳独创的一纸成形的“立体剪纸”,是采用剪和折叠结合的方式产生的一种近似于雕塑、浮雕的剪纸,使剪纸由平面转变为立体化。韩艳多次受国家和政府选派,出访多个国家和参加多次国际活动,她每次出访展示,用一把剪刀一张纸,短短几分钟的折剪结合,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立体剪纸动物”就在外宾面前“站了起来”,使众多外国友人啧啧称奇,喜欢不已,纷纷排着长队来请她剪赠“立体剪纸”。一天下来,她的衣服被汗水湿了一遍又一遍,但想到能让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传播和弘扬到海外,她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韩艳在教学之余,还对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多个门类的艺术进行了全面学习,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美术门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剪(刻)绘结合”技法。这种剪纸技法融合了现代审美,吸收各种绘画的手段,产生一种新的意境,做到既走向现代,又不失传统,并超越传统,使剪纸的表现领域更加广阔。韩艳用剪(刻)绘结合技法创作的剪纸作品,令众多专家和前辈都感到眼前一亮,连连称赞。国学大师饶宗颐、美术大师杨之光、潘鹤、林墉、刘斯奋、许钦松纷纷提笔赠词予她,称赞她为“妙剪”。
韩艳凭着精湛的剪纸技艺,10多年来连夺30多个国际、国家级工艺美术和剪纸比赛的奖项;创作了长达226.93米,被吉尼斯纪录认证为“最长的剪纸长卷”的巨作《妙剪百家姓》;年仅33岁时,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广东工艺美术史上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年仅38岁时,被评为“中华传统工艺大师”,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级剪纸工艺大师。现今,蜚声中外的“韩艳剪纸”,已成为广东工艺美术的一个响亮品牌。
韩艳认为:“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工匠与金钱多少无关,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和气质,代表的是一种荣誉和责任。”
韩艳现在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剪纸工艺大师,不少画廊、藏品公司、拍卖公司和礼品公司纷纷找上门,想要与她合作,将她的作品拿到市场上进行运作牟利,还有企业家、商人出高价请她剪制指定的图案。这些都被韩艳一一婉拒。她说:“我是一个艺术家,剪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我从不剪别人指定的东西,不做金钱的奴隶。而且我还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心愿不是拿奖、赚钱,而是要传承好剪纸艺术,为弘扬优秀民族艺术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所以,韩艳长期把自己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和学校展出,让更多人关注和传承剪纸艺术这一文化瑰宝。而且她还创作了很多剪纸歌谣,潜心开展剪纸教学。现在,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已经人人能抓剪刀,个个会剪图案,成为一个个“小剪纸艺术家”。10多年中,她的学生在多个国际、全国的少儿美术和剪纸比赛中获得了数百个金、银、铜奖。
10多年来,韩艳先后编著了《剪说中国传统节日》《教剪纸学剪纸》等5本著作,并自费出资共20多万元出版印刷,先后全部无偿捐赠给市、区各大图书馆和全区100多间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现在,在市、区共13间图书馆和全区100多间中、小学均有韩艳捐赠的著作。当问到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说:“金钱、名誉、地位只是一时的,只有价值才是永恒的,只有精神才是能代代相传的,作为一名母亲,我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为更多的孩子去担当文化的传承者、精神的传播者。”
“岭南巧手”韩艳,用她美好的心灵,用她神奇的双手,用她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人间真情,剪出了一片天地,传承和弘扬了广州剪纸艺术这一岭南文化艺术瑰宝。她将继续用她灵巧的双手,用她不凡的追求永远剪下去,剪出一幅幅美妙的生活蓝图,剪出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