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文化广场
追忆林克明老先生及关于他参与市府合署楼筹建的情况
  来源:文艺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10-10

 

 

最近,文史馆领导向馆员同志们传达收集有关市政府办公楼相关资料的通知时,我就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曾经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参与该楼建筑的著名建筑师林克明老生前釆访过他时,谈及他的有关市府合署大楼建筑的一段经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是在调查釆访他与他的学生、78岁的关伟亮先生,就他们所知的有关陈氏书院总设计师及施工监理黎巨川的情况时,无意中他顺帶告诉我有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入选建造市府合署大楼的情况。

时间大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撰写、研究《陈氏书院及其建筑艺术》一文时,很想弄清当年陈氏书院有关建筑设计等情况。经多方调查了解,知道广州建筑界老前辈、当时已90高龄的著名建筑师林克明及他的学生、78岁的建筑师关伟亮先生在30年代初曾-起访问过陈氏书院建筑总设计师黎巨川先生,地点就在现在的惠福东路路,接近北京路、禺山市斜对面那几间鋪面。言之凿凿,真是喜出望外。于是,我便同我的两位同事,一齐到林老家拜访他俩老。俩老如此高寿,却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坐下后,先由林老讲,后由关伟亮先生补充详细讲。除了弄清我们对陈家祠筹建时相关的疑问,及需了解的情况外,他还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他那时还参与完成了一座建筑杰作——市政府合署大楼的设计。并把当时有关的详细情况告诉了我们。由于时间隔得太久,当时也只是随便听听,又没作笔录,所以至今也仅能记得大概。为了对史实的真实性负责,我又翻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经核实后归纳整理如下:

一、林克明老获选建设市府合署楼前的一些历史简况

林克明是广州建筑界老前辈,著名建筑师。上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与先父罗易乾先生同吋期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读书,他修建筑,先父攻医学。当时虽互不认识,但经查阅过巜中法大学同学录》,均有名字在案,只是林老在1926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后即回国。先父则在1931年在法国里昂大学、巴黎大学获得医学博土后回国。他们也算是有这么-点点同学关系的经历。林老回国后,先在汕头市工务科负责道路工程和城市规划方案,1929年为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兼职教授,1930年受聘为广州中山纪念堂建设工程顾问。大概就在这个时期左右,陈济棠开府西南,广州市正处于相对安定时期,城市建设处于相对发展阶段,广州开始一波轰轰烈烈的市政建设高潮。各项建设工程都可迅速上马。这就是林老参与市府合署大楼建设前的一些简单背景情况。

二、市府合署办公大楼的筹建经过

现广州市政府大楼的前身是陈济棠主政时期的民国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大楼位于广州市府前路,从1934年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了,但它依然屹立在那里,是那么的典雅大气,被誉为“广州现代建筑经典之作”。

1)兴建原因

当时为何要建这么-座大楼呢?

原因就在于当时广州作为现代城市,行政机关却未能集中一处,广州市府的七个局,全都分散在广州市各个地方: 有的是在原来的地点办公; 有的是靠租赁而来的,而且条件极为简陋,效率极为低下。于是在1929年决定兴建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

2)筹建经过

首先是选址在何处好?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时提出的选址有几个方案。一开始并不是选择在现处,而是在旧法领署,也就是当时的永汉公园(亦即现在为南越王宫博物馆所在地),不过这个地方有个缺点,就是该地块狭长,面积不足以建筑办公大楼,根本容不下7个局的办公需要,若再征用周边的民房扩建,则征用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政府财务负担过重。加上该地位于旧城东隅,道路不够畅达。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署内有很多古树,这些古树在城市中心,可以很好地供市民休闲之用,一旦在这里建筑合署大楼,则这些古树自然就会被砍伐,所以这里不是最佳选择。

除了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现处,即中央公园(现人民公园)的北部地点,正好位于市中心,而且孙中山纪念碑就在后面。中央公园的总面积是8万多平方米,大楼占用公园北部的十分之一,约7729平方米。这个地方大家认为是个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建办公大楼,可以配合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和海珠桥的建设,把越秀山-中山纪念堂-中央公园一维新路(即现广州起义路) 一海珠桥规划为广州新中轴线,与中山路等东西向马路构成纵横网状,全市交通集中于此,发号施令,若网在纲。据此种种原因,所以把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选在这里最为合适。

(3) 筹建经过

1、通过行政会议,确定合署大楼建设地址

1929年12月广州市举行行政会议,决议通过了选址方案, 确定了合署大楼建设地址, 决定在现府前路一帶动工兴建。组织了图案评判委员会,并拟定了图案评判条例。1929年12月26日,官方举行了第一次评判会议,由图案评判委员会的各个委员各自评判,历时一个月。到1930年元月,又举行了一次评判会议。

2、官方公开征求设计方案

1929年8月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征求设计方案的启事,林克明先生对我说,他也应征提交了一份设计方案。到10月底,官方共收到10多种设计方案。主要有林克明、余清江、高大钧、陈立洲、刘既漂、杨锡宗、何想等人。

3、官方对全部方案进行评判,选拔设计方案

结果,林克明老对我说:“我的设计方案入选,获第一名。”

具体评选的过程是怎样?我参照了有关材料,具体评选过程大概是这样进行:

首先官方对投稿的十多种设计方案图纸,组织图案评判委员会逐一进行评判。经历时1个月的图案评判委员会的各自委员的独立评判,即笫一名记3分,笫二名记2分,笫三名记1分。结果是林克明的设计方案获选得到第一名,共得了15分,余清江得了9分,获笫二名,高大钧得了6分,获笫三名。

也有一说是: 林克明与余清江共同获选。两人一起共同完成了这座合署办公大楼的设计。余的后人还说余因此获得了该项设计的奖金,并将此笔奖金用于他在广卫路广福巷1号二层半的住宅楼的亲自设计和建造上。还有一说是林克明和唐锡畴合作设计的为优,市府合署大楼是以他俩共同设计的方案图纸进行施工的。是否这样?需进一步求证求真,弄清真相,这是我们今后的研究任务。

4、按林克明入选的设计方案施工建造情况

整个办公大楼工程分为三期,正面前座以及两旁的前部建筑为第一期,后座以及两旁建筑为第二期,当中的大礼堂为第三期,总共费用为150万元。

大楼地面到二楼的外墙都砌着白石片,第一期工程一共砌了白石片3000平方米以上。整个工程的构造用的是钢筋三合土。整个建筑的天面(建筑术语,指顶部由透光材料建造的建筑物内部区域)除了用钢筋三合土筑成外,铺上了黄油磁瓦,屋脊则用蓝色磁瓦铺砌。

第一期工程原来由商人文化公司承建,预算为59.4万元,后来由于金融波动,中间改由商人南生公司承建,工程费用为64.4万元。后来底下一层的外墙由原来的人造石改用白蛮石,增加6万元预算,一共为70.4万元。原计划到1934年4月完工,但是期满后,因为南生公司内部纠纷,中途停工。不过大部分工程已经完成八成或九成,有的工程已经完工。

1934年7月,官方以南生公司中途停工、延误工程为理由,将未完成工程收回,由当局自行购买物料,交由各个承包商继续完工。当时第一期工期已全部完工,财政局、土地局、工务局、卫生局等四局先行入驻办公。而计划中的第二、第三期工程因政局动荡、资金不足等原因而搁置下来。

合署的设计主调是中国建筑风格,并且兼具美观和实用的特点,为了加强各职能局之间的联络和提高行政效率,采用合座式的建筑方法,中间留出充分的空地用来建筑大广场。7个职能局的具体布置和所需占地面积根据实际需要来分配。合署大楼布局匀称,四周用的是中国式的圆柱、石栏、屋檐、隔椽、窗格子、月台、阶梯等,使得建筑物的各部分看起来既有崇伟整齐的美感,又符合合署办公的要求。

我所了解及回忆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

 

(文/罗雨林)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由南方科能 设计开发及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38468062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