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会员风采
罗夕花:“整合”促高效 “阅读”促发展
  来源:海珠区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9-10

                                      

 

罗夕花,民进会员,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首批“千人互聘”专家,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届“广州市小学语文十佳青年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广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

曾参与教育部“国培计划”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以及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等培训项目。先后被聘为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材编写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主讲专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广州“教育E时代”名师辅导网名师、广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等。

致力于研发“嵌入式阅读课程”,做课外阅读推广人。著有《小学语文单元模块整合教学研究》《鱼传尺素·鸿雁翩飞——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家校沟通》《语文阅读进阶之路——罗夕花谈单元模块整合教学》等。

回首自己在小学语文这片土地上耕耘了的27个春秋,罗夕花说,她的“语文之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5年,这个阶段懵懵懂懂的,只知道教着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教这本书。那个时候,对语文的思考是很感性的,仅仅停留在怎样把一节课上得让学生喜欢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个层面。

5至10年这段时间,罗夕花对语文有了新的思考,她不断追问:语文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究竟自己所做的哪些事情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哪些事情纯粹是在搞应试教育。经过自我解剖,她发现自己很多教学行为不是给孩子们最好的语文养料,而是为了应试。发现这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是继续在应试的路上走下去,还是冲破应试教育对语文的束缚,走自己的路?罗夕花决心要用自己的改革和实践,为孩子们送上一阵清风,撑开一片天空。于是,课堂上,她尽力做到不搞琐碎的提问,不搞枯燥的练习,始终以“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新课改以来,罗夕花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由此,她经常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做些对孩子终身有益的事情吗?我们的眼光能看得更远一点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教他六年,却想他十六年,看他六十年吗?这样的思考,促使罗夕花在“语文”的道路上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她开始以教育科研为抓手,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进行“单元模块整合教学”的课题研究,旨在选择最优的教学手段,获得最大的知识效益和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实现各种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

第四个阶段始于角色的转变。2014年,罗夕花由一线老师转岗为区域教研员。角色的转变促使罗夕花对语文教学的思考站位更高。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实施,“课外阅读课程化”成为了一线老师的难题。罗夕花带领海珠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成长联盟的导师和青年教师致力于“嵌入式课外阅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旨在构建序列化、活动化的“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动态嵌入统编教材,与统编教材形成对位、互动、互补的关系,为一线老师提供“看得懂、学得会、易实施”的“嵌入式阅读课程”,从而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罗夕花老师说,起初,进行“单元模块整合教学”的研究意在使用单元教学的方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但在研读了系统论、相似论、格式塔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之后,在学习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单元模块”及“单元教学”等研究成果之后,她才发现许多理论前人已经提出过,很多问题别人也已经研究过。因此,罗夕花一再提醒自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不要试图去创造什么,尤其在语文教学这个领域,首先应该多吸取传统教学的营养,把着力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取得进步、获得发展上。

2011年5月,罗夕花主持的《小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随即,罗夕花在学校的语文科组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以“有效整合”为切入点,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单元模块”,围绕“单元主题”,以“单元模块”为整体,有效整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过程。

罗夕花感觉到,观念的转变对语文老师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原来是单篇课文的教学,现在是一个单元的“整体推进”,课题组的老师有些不适应,有的还不认可。于是,她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进鲁迅”教材为例,进行了“单元模块整组教学”的设计,然后在学校语文科组公开教学,将“单元导读课”、“对比阅读课”、“阅读链接课”、“单元整理课”等课型一一呈现。接着课题组将“单元模块”教学的理念在海珠区“名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交流,在广州市小学语文“名师讲坛”观摩活动中推广,在广东省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支援行动计划”活动中普及……通过这些教学展示及交流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研讨,将单元模块教学的“整合策略”“整合途径”“整合课型的构建”等理念进行解读,逐渐地,大家对“整合”的内涵与价值有了认同,进而有兴趣进行实践和研究了。因为不断的深入研究让老师们感受到,“单元模块”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用最经济的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手段,获得最大的知识效益和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实现各种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由于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举一反三能力、查阅资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同程度得到了提高,因此课堂效率也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随之得以提高,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2014年4月课题结题,结题成果有:发表了与课题相关的论文7篇,出版教学专著《小学语文单元模块整合教学研究》(长春出版社 ISBN 978-7-5445-3222-8),以及校本课程《语文路上,读占鳌头》。《小学语文单元模块整合教学研究》荣获2017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020年,教学专著《语文阅读进阶之路——罗夕花谈单元模块整合教学》入选“广州好教师”系列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但罗夕花说,在“单元模块整合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他们解决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许多根本性的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如何使教材的整合更合理?如何处理“单元共性与单篇个性”“单元整体与单篇整体”“单元模块整合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构建、语文能力体系的构建、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等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研究中逐渐解决。

“无限信仰阅读的力量”,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论证过的真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阅读,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

但,课内外阅读是否可以有效整合?如何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内?课外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课外阅读怎样推进?……这一系列问题促使罗夕花在“推进课外阅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一)推动“亲子阅读”

    罗夕花说,从2009年开始研究的“单元模块教学”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目标明确,学习程式按“模块”进行,教学过程简括、明了,舍去了课堂上一些“花俏”的内容,舍去了一些无谓的、繁琐的练习。因此,学习一个单元的时间比原先的“单课教学”可以节省2-4 个课时。省出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呢?指导、推动“亲子阅读”。

罗夕花把家长们请进课堂:一是亲自给家长示范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如,通过《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绘本阅读示范如何引导孩子通过猜测激发阅读兴趣;又如,通过《小猪变形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二是让故事爸爸、故事妈妈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数学故事”“历史故事”等等。

“每周一信”也是罗夕花推动“亲子阅读”的法宝。她说,通过“每周一信”,阐明阅读的重要性、教给家长“亲子阅读”的方法、引领家长做“课外阅读的点灯人”,效果非常好,真正是事半功倍。如,在《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中,她告诉家长: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又如,在《“合格家长”和“优秀家长”》中,她让家长明白:“开始每天试着给孩子读书了!”那您就是“优秀家长”。因为孩子很精明,父母对书是否有感情,他们很清楚,而且深受影响!如果从未见过或极少看到父母读书的情形,光靠老师努力,孩子怎么可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再如,在《如何开展亲子阅读》中,她介绍了亲子阅读的方法,强调“阅读要抛弃功利”、“要坚持每天读”、“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藏书架”、“要让孩子有自己的阅读空间”……在《书香班级是非少》《书香家庭幸福多》等信中,她给家长们分享他们自己写的“亲子共读”体会,让大家互相学习、彼此鼓劲,在“亲子阅读”的路上收获幸福,获得前行的动力,从而自觉地做“课外阅读的推广人”。

(二)推进“经典阅读”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夕花发现了钱理群教授组织编写的《小学生名家读本》。认识到“优秀的阅读材料”应该指向经典阅读,只有大量的经典阅读才能“提高阅读品味”。正如钱理群教授指出: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引导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这对培养其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受益终生的。

于是,罗夕花又开始了《经典阅读与小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14年度课题)。她依托“罗夕花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了以金娜、林琪等17位老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重点研究如何让“名家文学读本”进入课堂,如何将“经典阅读”引进课内等。2016年6月,课题组面向海珠区以“展板+课例+微型讲座”的活动形式进行了会议结题,开放活动引发了老师们对“经典阅读”的关注,给教师们“自主开发课程”带来了启发。

经典阅读的研究,对“教材”与“读本”的读写训练点进行整合、筛选,制定的“学习单”“习作单”或“阅读单”,指导学生阅读名家经典作品,实现由“读”“悟”到“写”的迁移。课题组汇编了《小学语文经典阅读读本指导丛书》,填补了小学名家经典阅读的空白,为广大一线的语文教师甚至是家长解决“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

(三)推行“阅读课程”

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置于一年级每个语文园地之后)、“我爱阅读”(置于二年级每个语文园地之后)、“快乐读书吧”(每册教材安排一次)等新的栏目,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这就为一线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一线老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从而开发合适的拓展、延伸的“课外阅读课程”。

罗夕花发现,目前的课外阅读课程存在“多推荐少指导”的现象,教师“课程意识”缺失。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如何落实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学目标如何界定,指导方法如何选择,评价方式如何设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导致老师们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宣传动员的“推荐书目”层面,导致很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读情节上,缺少深入的思考;整个阅读过程,流于形式,浮于浅表,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019年,罗夕花申报的课题《基于统编教材的嵌入式课外阅读课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2019年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编号:2019YQJK003)。

此项目依托“广州市罗夕花名师工作室”以及“海珠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成长联盟”开展研究。目前,项目组依托统编教材1-6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构建了12个“嵌入式课外阅读课程”,进入课程实施阶段。旨在为一线老师提供“看得懂、学得会、易实施”的“嵌入式阅读课程”,从而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由南方科能 设计开发及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38468062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