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通”服务是运用现代通讯设备,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包括紧急呼援、主动关怀、亲情通话、养老服务综合咨询及服务转介的服务项目,自2008年开始在广州市全面推开。
广州市8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20万人,“平安通”发展了十年,到目前为止却只有3万多的老人在使用。相对于20万的基数来说,数量偏低。另外“平安通”只对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紧急呼援服务、定位服务、咨询转介服务、心理慰藉、定期关怀服务和提示服务等基础项目,没有健康监测、移动医疗等拓展服务。在实际使用中,老人因突发疾病或意外不能自主呼救,容易造成病情的贻误。为此建议:
1.增加“平安通”功能。除现有的基础功能外,增加:(1)对每一个使用者正常生命体征数据的录入,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脉搏等,以便在使用者体征数据出现异常时进行自主的分析处理;(2)设置两个紧急呼叫键, 一个为触碰式,在使用者有自主意识时使用;另一个为感应式,当使用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且使用者已失去自主意识时自动启用。(3)增加防水、抗震功能,延长使用寿命。
2.为每一个使用者建立健康档案库。数据需包含生活习惯、过往病史、用药史、诊治情况、现病史及历次诊疗经过以及就诊过的医院,以便对一些罕见的疑难杂症作出正确的就诊处理。该健康档案库的资料应与使用者常住区域的社区医院建立物理链接。
3.增加普及使用范围。(1)80周岁以上老人无论其是否有本市户籍都可以免费使用;(2)60周岁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居民和持本市有效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中的以下对象也可免费使用,包括:低保、低收入家庭的老人、纯老家庭成员、失能老人、独居老人、1-4级持证残疾人、未入住养老机构的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市级以上劳模、退役军人中的1-6级残疾军人和革命烈士家属;(3)对除(1)和(2)中提及的老年人之外的有需求的人群提供适度有偿使用,增加使用率。
4.引入民营资本或由政府实施有偿服务,为使用者建立健康档案库,投资和运营呼援服务平台。
(文/周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