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加快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带动乡村振兴
  来源:行政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11-02

  

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必须要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作为强有力支撑,即要有一支优秀的农村干部队伍,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一支有能力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队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这三方面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三农”事业发展需要。一是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业科技实用人才严重不足,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农业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且流失严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能力素质普遍低下。二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服务乡村振兴人才规模偏小。农业院校是农业科研的主力军、培养高层次农业人才的主渠道。但是,长期以来,农科大学生招生规模相对较小,农科研究生人数占比呈下降趋势,农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比重偏低。

为此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做到人才先行,通过制度创新,培养造就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水”。

 1.制定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去的引导政策。要出台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待遇和社会保障,让农科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流得动,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形成面向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与就业的长效机制。基层单位要善待农科大学生,用感情、事业、机制来留人,把他们“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当自家孩子来关爱”。

2.设立面向农村的定向招生计划与扶持资金。针对农科专业的特点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试行面向农村基层的招生制度改革,划出一定招生指标用于选拔部分家庭困难的农村考生作为定向生。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应依照合同回基层服务若干年,由政府免除他们的学费、住宿费;对其他自愿到农村基层服务的大学生也可采取“上岗退学费”等激励政策,以合同形式约定最短岗位服务期限。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通过设立“农科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他们到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工作,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争当新时代“农场主”。

3.创新乡村人才培养就业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管理,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要探索订单培养、基层就业的模式,进一步扩大在农业院校选拔“选调生”到乡村乡镇任职的数量,改善基层干部队伍和农技队伍结构。要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服务的体制机制,如实行公务员招考基层服务期制度,完善人事代理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出台《涉农院校农科大学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等。探索借鉴“新工科”、“新师范”等先进做法,出台“新农科”特殊扶持政策,支持农林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科引领,引导地方农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引导他们安心、静心、舒心地培养农林科技人才。

 

 

 

(文/李小琴)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由南方科能 设计开发及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38468062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