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会员风采
点石成金—记当代书画篆刻家傅佩霞女士
  来源:文艺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08-01

 

早年在文博系统工作的母亲与傅佩霞老师相熟,即便退休后也常有来往。因此,鄙人能有幸在书画艺术上向傅老师求教一、二。

傅佩霞老师挺健谈,待人热情直爽,虽众多名誉光环加身,却完全没有架子。在她轻快地叙述中,我也管窥到了傅老师的艺术历程与情怀。

一、堂基千载书香在

“我的爷爷是清光绪三十八年恩科举人!”傅老师自豪而激昂的叙述从她爷爷在八十诞辰时与家人的合照开始。照片中间的耄耋老者是傅老师口中到爷爷——傅崇光先生。傅佩霞老师是傅崇光先生的第三十九孙。

傅崇光先生于清光绪三十八年中举,曾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父母的教育对我影响很深远!”傅老师手中的照片上,男的俊秀儒雅,女的娴静端庄。

父亲出生于文豪世家,母亲也是老广州西关大屋里的大家闺秀。外公是艺术收藏家,傅老师家中的墙上悬挂着多幅外公传承下来的古画,其中有伍学藻、苏六朋等清代名家作品。

自小就在书香文韵中耳濡目染,数代人的风雅都在傅老师的身上绽放出来。家庭的酝养,加上自己的努力,傅老师秀外慧中,书画、篆刻相得益彰,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收藏。尤其在篆刻方面,艺术修养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二、恋读每忘寒夜永

“爱国首先要爱中国文化。”傅老师反复强调了几次。

十岁,正值求学的好年华,傅老师与千万中华同胞一样,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受到“读书无用论”和“封资修世界观毒害”等思潮的影响,读书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

“幸福很简单,能从古文、唐诗中找到很多乐趣,明白很多道理,我感到很快乐!”傅老师的思绪似乎回到那个年代——昏黄的灯光下潜心夜读,在唐诗宋词中与古人对话,时而独自流泪,时而抚掌微笑,如痴如醉……

在混乱的大环境下,傅老师正是凭借着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一步一步夯实了自己的文化基础,也奠定了她在书画艺术修养上的根基。

“读书能滋润心田,有书画艺术陪伴,生活会更美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邀请傅佩霞老师参加“艺海双舟”作品展,傅老师为展出的海报凝练了这样一条宣传语。

三、宝剑锋从磨砺出

改革开放后,傅老师抓住一切机会,更加发奋自觉读书,迎头赶上。在文化艺术全面复苏的年代里,傅老师孜孜不倦地钻研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通过不断投稿和参加各类书画比赛,逐步提升自己的技艺。

1990年,傅佩霞老师参加了在广州美术馆主办的“中日友好篆刻作品联展”。联展举办期间,傅老师结识了一批在中国文化,尤其是篆刻艺术上有深厚造诣的日本友人。日本艺术家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给傅老师以巨大的鼓舞。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都那么有研究,我作为中国人更要热爱自己的文化。”傅老师眼睛里闪着炽热的光芒。

为了与艺术能更亲密接触,19936月,傅老师带着自己的作品勇闯广州美术馆(现广州艺术博物院),毛遂自荐请求工作,并被破格录用。

在广州美术馆工作学习的日子里,傅老师如鱼入海。展馆、图书室、收藏室,都是她钟爱的地方。每每对着一幅名家作品,她就能悉心观摩好几个小时。在大量研习名家作品之余,傅老师更是通读各类文献,加紧理论学习。同时,她勤练技法,将理论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书画、篆刻艺术日渐精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美术馆,除了能接触到丰富的艺术藏品外,与艺术界的大家及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也更多了。傅老师珍惜每一次向专家请教和交流的契机,汲取更多的养分,一点一滴地完善着自己的艺术功力。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傅老师的书画,尤其是篆刻艺术,集各家所长,且结合自身的感悟和个性特点,独树一帜。

如今的傅老师,已然是国内知名艺术家,作品获多家博物馆收藏。各类报刊、杂志争相刊登她的作品,国内外艺术馆、团体也常邀请其做个人作品展和专题演讲。

四、波磔奇古形翩翩

谈到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傅老师提到三个人。

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的谈月色——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其博大高雅的情怀,曲折而又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一生深深地吸引着傅老师。

“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女篆刻家!”回想当年选择艺术发展方向时,傅老师坚定地说。

在傅老师的诸多篆刻作品中,的确能看见谈月色的影子。

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傅老师最崇拜他的“篆、隶、草书笔意入画”,笔笔气势雄浑,饱富金石之气。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一句话道出齐白石艺术格调上的审美意趣。

这些名家,无不是“诗、书、画、印四绝“,并且各种艺术形式在技法上并不孤立,而是互通互补,相得益彰的。傅老师的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风格,深受近代艺术大师们的影响,作品古朴盎然,意趣悠远,用”波磔奇古形翩翩“形容最为恰当。

傅老师的篆书字如其人,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

傅老师的绘画作品,将篆书笔意入画,笔触朴拙,有金石之气,又充满诗情画意。

傅老师尤爱篆刻,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将书法的笔意和篆刻的刀意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她的篆刻作品或雄浑苍劲,或飘逸隽秀,为众多社会名流喜爱和珍藏。

五、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傅老师在艺术上志趣高雅,陶然自若。而于生活中,却又是有血有肉,情深意重的女子。

她总是知足常乐,怀德感恩。谈及艺术对人生对影响,傅老师直率地说:“书画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丰衣足食。”

傅老师现场挥毫,却找不到自己的调色碟。关老师(傅老师丈夫)默默地从一旁找出来递了过去。

“我感谢我的丈夫,有他默默的支持,我才能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中。有这样的好丈夫,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很满足。”傅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随着在艺术界的名声日渐提升,傅老师的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所占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关老师是傅老师的坚强后盾,免除了傅老师的后顾之忧。在辅助傅老师之余,关老师也投身于艺术,在竹刻方面也小有所成。

她重情重义,待人真诚。傅老师至今仍保留着当年与日本篆刻艺术家交流时的照片和书信。在“中日友好篆刻作品联展”后,傅老师与众多日本篆刻家成了挚友。经常互通书信,切磋篆刻艺术。 

傅老师是真心赞赏这些日本艺术家。他们之中有专业的书画大家,有文艺爱好者,还有不少家庭主妇。他们利用空余时间从事自己的创作,不仅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懂中国篆刻,更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友谊在傅老师与日本篆刻家们的质朴交流中日益增进。

她抱诚守真,赤心相待。傅老师为人率真义气,对朋友愿两肋插刀。

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在南京举办个人雕塑展,请傅老师为其展出制一枚“主题”印。受到唐老师的邀约,傅老师义不容辞的应承下来。时间紧迫,然而不巧的是,傅老师自己也有一个文化交流活动正在开展。为了不负朋友嘱托,傅老师抓紧时间创作,几易其稿。最忙的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由于过度紧张,傅老师得了急性胃炎。即使这样,傅老师还是如约并出色地完成了命题作品,作为系列宣传品的标志,给唐老师的个展锦上添花。

六、妙手点石终成金

傅老师一边畅快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一边手若翻花。不多时,在一方扇面上便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笔意古朴的“春光”图。就在她用那方小石章钤印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画中霎时流光溢彩,春风拂面。

点石成金!我心中喃喃地念道。

愉快的时光流逝得不知不觉,傅老师的话语如清泉流淌,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让我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艺术家。她坚持、纯粹、豁达、感恩,她有女强人的坚韧,又有小女人的柔情。她心志高远,却又质朴无华。或许,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领悟艺术的真谛,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点石成金。

 

 

傅佩霞 

 

傅佩霞作品赏析

 

 

 

(图文 /微熏 )

 

傅佩霞,广州市人,祖籍广东南海西樵,现为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道和德慈善基金会名誉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艺术博物院国家中级美术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落座教授,荔湾区政协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委员,政协书画院理事。



附录:

傅佩霞艺术历程

1982    篆刻入选广州一一西安青年书法联展

1982    篆刻入选广州一一佛山青年书法联展

1983    篆刻入选广州一一昆明青年书法联展

1988    获广东省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1988    岭南篆刻学会首届会员作品展

1988    篆刻入录《全国印社作品联展集》

1989   篆刻入选“建国四十周年广东书法展"

1989    篆刻广东一一大阪中日友好篆刻展入录《第五回篆刻展》

1989    被吸收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

1991    篆刻获广州市群众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

1992    书法入选“广东妇女书法展"

1992    个人小传被收入《中国印学年鉴》

1992    书法入选“广州一一福冈友好书法展"并录入专集

1993    书法参加五台山杯全国青年书法大赛,获优秀奖

1994    国画入录《广州美术馆画家作品集》

1994    书法“国恩承祖业,禅寺振宗风"立石于国恩寺龙山碑廊

1994    书法入录《广东女书法家九十七人集》

1995    书法入选“95'中国女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1996    书法入选中华炎黄女诗书画家“澳门书画展"

1996    书法入选“迎香港回归、贺广州城庆美术书法展"

1996    《南方日报》专访

1997    书法入选庆祝香港回归“广州女子书法展"入录专集

1997    出版《硬笔书法常用字五体字典》(合作)

1998    篆刻入选“广东省首届篆刻刻字作品展"入录专集

1998    出版《傅佩霞篆刻集》

1998    《广州文艺》专访

1999    书法获广州市“巾帼风采"书法大赛一等奖

1999    篆刻作品被广州市政协澳门基本法委员会收藏,入录《穗澳书法篆刻选》

1999    书法入选“广东省首届扇面小字作品展'入录专集

1999    篆刻入录《黄文宽暨门人篆刻集》

1999    国画入录《广州美术馆画家作品集》

2000    篆刻“立会为公”、“与时俱进”两方印被广州市民进市委会收藏

2001    书法、篆刻入选“海内外华人巾帼书画展"

2001    书法入录《花咏》

2001    出版《傅佩霞书画选》

2001    篆刻入选“广东省女书法家作品展",作品被逸品堂大方斋收藏

2002    书法篆刻入选“粤黔女书法家作品展"

2002    书法入录《山水吟》

2003    硬笔书法入录《首届国际硬笔书法家邀请展》

2003    篆刻入录《骚客情》

2004    《广东人物》专访

2004    书法入选“翰墨豪情颂广州“书法展入录专集

2005    书法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法作品展

2005    在东莞可园举办“秋之声”四人书画联展,书法作品被可园博物馆收藏

2005   受邀请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新山公会、南方学院讲授多场书法篆刻讲座

2006    篆刻获“御林军"杯广东省女子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作品入录专集

2006   在南海图书馆举办“翰墨同和”五人书画展,书法作品被南海图书馆收藏

2007    篆刻入录《百年西泠·世纪经典·中国印》

2007    出版《傅佩霞书画选》2

2008    书法入录《广佛同城翰墨相辉映》

2009    书法被市政协收藏,入录《祖国好》专集

2009    篆刻入录民进广州市委文艺总支《流金岁月》

2009    篆刻作品“唐大禧雕塑园”、“岁月流金”,两方印立石于广州雕塑公园一一唐大禧雕塑园

2010    书法对联、篆刻“印象荔湾”被荔湾艺术档案馆收藏

2012    出版《傅佩霞书画篆刻选》

2012    书法入选“中山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书画展,作品被中山图书馆收藏,入录《翰墨书香》

2012    入选“粤港澳台两岸四地女书画家作品

2013    书法入录《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集》

2014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人民政协65周年“中国梦,香江情"荔港两地书画巡回展

2014    书法、国画参加“翰墨传承丹青荟萃”,中国书画欧洲展

2015    书法入录《走进十三行》书画专集

2015    书法入录《广州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集》

2016    书法入录荔湾政协三十年《岁月悠悠》

2016    书法、篆刻参加中山图书馆迎春书画展,书法“厚德载物"被中山图书馆收藏

2017    随荔湾政协书画院赴澳洲悉尼文化艺术交流,书画作品参加“岭南风中国书画展"

2017    在中山图书馆举办“艺海双舟"乔平、傅佩霞书画篆刻联展

2017    出版《撷取韶华》傅佩霞书画篆刻选

2017   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篆刻作品“中图文创”被中山图书馆收藏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由南方科能 设计开发及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38468062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