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理论研讨  > 统战理论
傅荣: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六大基础
  来源:宣工委 发布时间:2014-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参政党结合在一起,是对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历程的科学总结,是对民主党派性质和政治地位的科学论断,是对各民主党派新时期发挥职能作用的科学把握,是多党合作理论的重大创新,必将有力指导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在这良好的政治氛围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发展,既是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时代要求,也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形成政治共识、履行职能的条件保障和实现参政议政、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

当前,面对国际风云的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形势走向,民主党派的任务愈来愈重,新形势对民主党派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如何进一步加强党派自身建设和发展,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政党负有重要政治责任,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适应时代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突出履职尽责的鲜明特色,强化服务中心的优势领域,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思想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有一系列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以以人为本、民主法治、科学发展为特征的朴实的思想基础;以民族团结、汇聚人心、凝聚力量为特征的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为特征的扎实的政治基础;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体现民意为特征的坚实的群众基础;以领导班子、政治交接、民主集中为特征的重要的组织基础;以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后备干部为特征的工作基础。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民主党派的建设发展工作。

一、以人为本、民主法治、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朴实的思想基础

1.以人为本。民主政治,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人性化要求的最真切、最具体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制度基础、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已经形成和具备,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和深厚优良文化基础。我国以人为本的文化基础非常深厚,传统文化中自古及今就有以人际关系和谐、群体和睦、天人合一等社会要素,还受西方启蒙思想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博爱、人权等社会要素的影响,这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提供了的精神能源。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飞跃发展,为全体人民的发展和民主党派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基础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2.民主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首要标志是政党社会的有序参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国内良好的法制建设和国际社会的外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创造了条件。 

3.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属性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和胜利的必然性,促使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进步。首先需要找出社会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改善不和谐的社会现实,并从这种“社会存在”和“社会现实”中去探索和把握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去探索和把握社会的渐进性和人化性,去探索和把握自然与社会、群体与个人的变化与效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要凝聚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合力,发挥其作用,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人类的健康进步。社会和谐是执政党和参政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及其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民主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理念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后,终于有了一个能够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及其事业全过程中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科学理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增进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

二、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扎实的政治基础

1.多党合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核心是政治和谐,其主体是政党和谐。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具有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基础上的,其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就是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化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我国政党和谐的政治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同心同荣。因为社会和谐表现为各群体关系的和谐,政党和谐是其中关键的部分。政党和谐要有政治目标上的一致性,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文明、民主、和谐,是我国政党的共同政治目标和共同利益诉求。政党和谐要有工作上的协同性,政党和谐要有工作上的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完善执政与参政工作的前提。政党和谐要有心理上的包容性,政党和谐要有团结互信的态度,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政党和谐还要尊重特点,注重发挥优势,以求相互补充。

2.参政议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切实履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在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渠道下,民主党派要注重界别资源。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为构建和巩固政党和谐、社会和谐夯实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例如中国民主促进会强调“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服务为本”的宗旨;增强“三个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因为这是我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正道”;认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这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认同民进的优良传统,因为这是民进人的共同价值取向,是民进能够有所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每个民主党派来说,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自身的作用,首先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内涵,正确把握其实质,做到同心参政、和谐参政,要努力提高科学参政、民主参政、依法参政的能力与水平。                   

3.政治协商。加强政治协商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据中央要求和文件精神,中共各级党委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单位的决策机制,坚持协商于党委决策、人大通过、政府实施之前,重大问题、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重大人事变动等主动征求和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坚持党委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座谈会”制度,畅通党外人士知情渠道,减少随意性、主观性,用规范化制度保证政治协商有序进行;做到政治上协商、工作上协作、关系上协调、人际上协同;将民主监督置于政治协商之中,做到经常性监督与重大问题监督相结合。各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要积极主动地配合中共各级党委做好这方面工作。 

三、民族团结、汇聚人心、凝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广泛的社会基础

1.同呼吸、共命运,为民族团结、文明进步作贡献。有序参与社会民主政治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民主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民族和谐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还是参政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团结、安定繁荣、文明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共同心愿。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民族是不是安定团结、是不是和睦相处。历史和现实,国外和国内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可以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文明进步多做贡献,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各党各派、海内海外、知识阶层,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团结联合作贡献。重视民主党派建设发展是爱国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统一战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统一战线联系各党各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统一战线涉及到我国政党、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港澳台海外等诸多领域和方面,其内部构成是民主党派组织结构的反映,其内部结构是整个民主党派组织结构的基础。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知识分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做出过重大贡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 知识分子已经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中,具有推动科技创新、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的优势和作用。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是统一战线建立、巩固、发展的基本原则。爱国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

3.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为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民主政治作贡献。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做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工作,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所具有的资源独特、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信息丰富、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服务;并通过出国出境、讲学探亲,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积极开展对台工作,努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中,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体现民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坚实的群众基础

1.协调关系。协调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支持民主党派建设发展既是充满活力的政治民主体现,也是团结和睦的政治民主形态。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协调和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协调各种关系,还要切实处理好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尽量避免生态危机的发生;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尽量避免人文危机的发生;处理好人与他人的关系,尽量避免道德危机的发生;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尽量避免精神危机的发生,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和平共处,人与他人的和睦共存,人与自我的和乐共尊。现今中国社会,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急剧发展、变化之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利益集团冲突在所难免,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媒体监督与公众参与、政府介入的形式最终得以逐渐化解。

2.化解矛盾。中国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产生了大量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凸现。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转型与冲突的折射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呈现出以下六大特征及其需要化解的六大矛盾:针对社会方式的承传性和跨越性的特征,需要化解适应上的矛盾;针对社会性质的主体性与兼容性需要化解认同上的矛盾;针对社会形态的多样性与交织性,需要化解选择上的矛盾;针对社会经济的过渡性与伴随性需要化解规则上的矛盾;针对社会文化的并存性与融合性需要化解代际上的矛盾;针对社会心理的多元性与排斥性需要化解凝聚上的矛盾。这种化解矛盾的作用,在政治上应该具有建设性,我们的建言献策,不仅要发现和反映实际问题,还要从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要站在“四民”(理民情、顺民意、得民心、暖民身)的高度,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建议或意见应该具有建设性;这种化解矛盾的作用,在策略上应该具有科学性,各党派可以充分调动自己成员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深入调查研究,尤其是要利用在界别内切身的体会和长期的积累,用学术研究的能力,抓住事物本质性的东西,提出科学性的对策,以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理顺工作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绝对不能制造矛盾或深化矛盾;这种化解矛盾的作用,在现实上应该具有真实性,能够比较全面和具体地反映界别人士和事业中的需要和问题,真正起到表达特定群体的基层民情的效果,要成为民主政治、社会文明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引导者和推动者,使我们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远离矛盾漩涡,抵制各种诱惑,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拒腐能力,汲取精神食粮,培养高雅情趣。这一切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3.体现民意。察民情、听民意,及时把群众的呼声、社会的舆论民情反映到决策层,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群众基础;30多年社会物质财富有了极大的增长,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地位差别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拉大。中国的现实国情中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政治环境等诸因素日益好转。熟悉社情民意,可以及时提请政府关注社会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在相关领域,有责任直面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宏观思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必须具有大智慧;中观决策,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必须积极求创新;微观落实,坚持以人为本,聚心、聚智、聚才、聚力必须切实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需要执政党和参政党找准前进方位、定位执参角色、整合资源优势、践行政党职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崇高使命。这一崇高使命的完成,需要大智慧,需要求创新,需要凝聚执政党和参政党乃至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和心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是时代的最强音:和谐世界,强我中华。

五、领导班子、政治交接、民主集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重要的组织基础

1.领导班子。民主党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的组织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关键,是参政党政治交接和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领导班子在民主党派组织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和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领导意识、领导能力和领导作风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整个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领导班子建设不是只建设领导班子,其作用最终要落实在对其下属各级组织和成员的引导和带动力上,落实在使组织不断进步发展上。政治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领导班子要坚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把握政治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组织建设实践。要积极组织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学习老一辈领导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组织领导班子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文章、做一次调查,作一次宣讲”等活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水平和理论修养。

2.政治交接。当前政治交接的主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而且关系到多党合作制度的巩固与完善。组织发展的核心是新成员的质量。参政党作用的大小主要不在于成员的数量,而在于成员的政治素质、参政议政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因此,在组织发展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发展与巩固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三对关系。民主党派组织的凝聚力、履行职能的战斗力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均面临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同时完善或创新“集智聚力”的机制,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需要,以适应政治交接的需要。

3.民主集中。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民主党派领导作风建设的核心。例如中国民主促进会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原则,重大事情集体商量决定,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工作中讲政治、讲原则、讲团结,求大同存小异;在小事上讲风格、讲谅解,树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作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本着对干部的关心帮助和高度负责,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和评议机制,经常性交流意见,坚持开展民主生活会,通过不断的思想交流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六、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后备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基本的工作基础

    1.基层组织。基层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工作基础之一,它担负着发展、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党派成员的责任。基层组织的工作抓好了,党派才有活力,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应由思想素质好,热爱党派工作,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能团结人,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群众基础,在所在单位有一定影响的同志担任。党派挑选好一名基层总支、支部主任尤为重要。

    2.制度建设。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着力建制,长效为本,制订和完善党派组织发展规定、创建学习型党派组织工作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规章,通过严格执行制度,确保正常的组织生活,促使各项工作更加有效有序地推进。有活动才有活力,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使人们乐意参加,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增进友谊,增强对组织的信赖、爱戴和归属感。

3.后备干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性政治任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在选拔、培养、使用的机制上下功夫,实行科学的、动态的管理。选拔培养后备干部,要有明确目的。重点应放在为领导机构输送干部,向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推荐人才两个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的支持配合,请他们帮助推荐、考察和培养干部。选拔后备干部一定要注重其综合素质,要能保证质量。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一定的政治把握能力;在知识上具有较高的学术层次和文化素养;在业务上能敬业爱岗,在本专业或行业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能力上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能力;作风正派,求真务实,能密切联系群众。选拔后备干部一定要拓宽视野。后备干部来源于内育和外引两个方面。内育是从现有的党派成员中按照标准和组织程序选拔培养;外引是把发现、选拔人才的工作与组织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抓住机会发展那些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的人士入党派。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水平和综合能力。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其人数不能少于同级委员会的规模,并建立完备的人事档案,随时满足需求。

总之,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搞好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发展工作、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展能够得到全面的进步,提高民主党派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应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此文获得2013年广州市统战系统统战理论研究论文等奖。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由南方科能 设计开发及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38468062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