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航向。
■ 稳中求进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述评
据新华社电 一年前,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航向。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新局、树新风,以扎实稳健的举措、锐意改革的精神,向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长风破浪会有时。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号”巨轮又将开始新的航程。
经济转型发展进入新轨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季度回升了0.3个百分点,扭转了两个季度连续下滑的趋势。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有所回升。
刚刚出笼的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更是连续四个月回升,达到51.4%,创下18个月以来新高。这一经济先行指标,发出了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定的信号。
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新进展:民间投资增速止跌回稳,国内消费稳中有升,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增速远快于传统产业;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无论从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还是预期看,2013年的中国经济都会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回首一年来,世界市场疲软乏力,国内面临产能过剩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冷静、科学判断形势,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一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推消费升级……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为拉动民间投资,国家决定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为发展新兴产业,国家着手研究促进信息消费、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改革攻坚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民生保障、农业农村等领域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相继推出,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得到破解。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方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减少至25个。
机构撤并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政府转变职能,向自身权力开刀。这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取消下放了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更大程度地撬动转型升级,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杠杆。
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扩大行业试点范围,全年减轻相关企业负担约1200亿元。财税体制改革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
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阶梯电价,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倒逼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以开放促改革,是35年来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以开放促改革更显重要,成为今年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
新生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成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坐标。印度《经济时报》载文认为,启动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试验场,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策略的又一颗“探路石”,其“可复制、可推广”前景可观,其发展红利不仅将利好中国,也将惠及世界。
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和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教育事关国家未来。从异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到电子学籍杜绝高考加分弄虚作假,从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到启动“减负万里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
医疗关系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国梦”的健康支撑。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今年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就业形势一度堪忧。党和政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减免小企业税收、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有力措施,激发社会和发展活力、做大增量就业,就业人数不降反升。
收入是生活改善之源。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用改革创新保障民生,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一切正在路上……
党风政风展现新气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年前的11月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面对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刚刚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发出掷地有声的话语。
一年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受到广泛赞誉。
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党中央随即出台八项规定,从作风抓起,从自身做起。
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今年1月,继八项规定之后,党中央又出台“六项禁令”,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之初即作出“三项承诺”。
整治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狠刹“舌尖上的腐败”,“清卡”行动,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狠刹会议费支出……一项项举措推出。
6月起,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展开,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查摆问题,切实加以整改。
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近一段时期,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四风”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下大力气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一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昭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