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进简介 新闻广角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理论研讨 基层动态 大事纪要 文化广场 会员风采 视频中心 下载专区
 
当前页面:首页  > 理论研讨  > 学习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新思考(刘思成 袁群珍)
  来源:民进广州市委组宣处 发布时间:2011-07-21

摘要: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应该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领导“火车头”的作用,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生活的质量,加强制度保障、人文关怀和思想引导的有机结合,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并举,尽快把自身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参政党。

关键词:新形势;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新思考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加强,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局势激烈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延,对传统政党产生巨大冲击的新形势下,中共十七大决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也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有的放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一、阻碍民主党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开放性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变化,民主党派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加大,新旧问题交织。当前,阻碍民主党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民主党派成员所在基层单位的一些领导政治水平落后于时代要求,对民主党派存在偏见,统战意识薄弱

民主党派成员所在基层单位的一些领导政治水平落后于时代要求,他们长期忙于本职工作,对政治动态了解不多,对党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考虑问题着眼于本单位小集体的利益,对民主党派的认识肤浅陈旧,不知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认为民主党派是一般团体,有的甚至存在偏见,统战意识薄弱,对本单位民主党派成员的工作不够关心和支持。

第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一些领导和成员政治素质与文化水平不同步,社会活动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较弱

2002年换届以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有的领导是专家型领导,而不是政治型领导,专业素质高,政治把握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则较弱。有的领导习惯于对统战部门的依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工作被动应付,难有突破性进展。有的领导高高在上,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格魅力”,难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民主党派成员由于时代和经历不同,他们大都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亲身感受,政治锻炼不足,缺乏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在艰难岁月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经历,对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选择不了解”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不深,对国情地情缺乏研究,参加政治活动少,与所在地、所在单位中共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沟通不够,党派工作经验欠缺,致使政治素质与文化水平不同步,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较弱。

第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场地、经费缺乏,内容枯燥无味,形式陈旧单一,脱离实际,没有吸引力,质量不高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活动基本上是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活动经费短缺,除了上级部门每年按人头配给的一百多元,就是成员上交的一点党费。由于成员分散,交通不便,参加一次活动,很不容易,要辗转多次,花时不少。在职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教师和医生,工作忙碌,任务繁重,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难以找人代班,请假参加组织活动。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的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一呆板,质量不高。过组织生活时,就是大家临时坐在一起,读文件,念报纸。而现在的民主党派成员中青年居多,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对这种传统活动方式不感兴趣。

第四,民主党派没有建立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系统成熟的参政党理论,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和制度保证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民主党派队伍迅速壮大,但是至今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在宣传机制上缺乏创新,以致基层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影响有限。

民主党派没有很好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找不到参政党建设的规律,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合格的参政党等问题没有得到具体、明确、科学的回答。民主党派的实践活动既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也没有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指导。

第五,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手段滞后,现代化信息网络没有形成,交流、宣传渠道不畅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手段落后,现代化信息网络没有形成,已经有的网站,信息公开不够,缺少互动平台;基层组织还没有自己的网站,不方便成员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同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与宣传部门和新闻传媒的主动联系不够,宣传渠道不畅。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和棘手问题,民主党派必须“警惕因自身建设不力,无所作为而被‘边缘化’的危机”,必须高度重视,站在全新的高度,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采取得力措施突破自身建设的瓶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新思考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必要前提

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是政策的支持、物质的支持和精神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是民主党派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是民主党派发展壮大的基石。“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可能胜利的。”②纵观历史,民主党派为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迅速发展成为参政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良好政治局面。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正如民进中央副主席罗富和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参政党的发展和进步,也没有我们参政党在事业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必要前提。

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强调,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为此,民主党派应该审时度势,抓住良机,借风助力,顺势而为,自觉、积极、主动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争取有力的支持,开拓进取,而不能习惯于依赖,消极地等待,被动地接受。

自觉与自发,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效果截然不同。民主党派要更有作为,必须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工作。通过突出的工作表现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证明民主党派成员是高素质的精英,民主党派是为人民办实事的,有所作为的参政党。 民主党派还要大胆改变工作作风,主动争取中共各级党组织的支持,积极扩大自己的影响。总支既要经常主动地与区委统战部和对口联系单位领导联系,汇报工作情况,反映实际问题,交换意见,邀请他们参加组织活动,又要与支部、小组、成员所在地、所在单位的中共基层组织保持沟通,这样才能上下协调、左右和谐、八方通畅。支部、小组也要经常联系所在地、所在单位的中共基层党组织,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组织活动,向他们汇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服务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们就相关问题交流看法,让他们听到善意的声音,受到有益的启发,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2、充分发挥领导“火车头”的作用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键所在

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一个决定的因素。领导就是“火车头”,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民主党派就是一列远征的火车。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一个高素质的民主党派,一个优秀的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一定有高效精干、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难以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发挥领导“火车头”的作用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键所在。

领导要更新观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善于挖掘、合理调配、综合利用优势资源。“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人才荟萃智力雄厚。(二)是社会关系广泛。”③优势资源越用越活,不用就是浪费。用还是不用,会不会用,用在什么地方,用得是否恰到好处,关键在于领导。只要领导胸怀大家,多动脑筋,勇于开拓,积极挖潜,就是优势资源有限,也能通过合理利用,使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动丰富多彩,产生最强大的社会效益。

领导之间要团结协作,配合有方。支委自觉接受主委的领导,主委经常联系基层,关心和支持支委的工作。每次活动前领导都事先沟通,精心策划,分工合作,早做安排,落实到人。每次活动后领导都认真总结,上网见报,让社会及时了解民主党派的动态。

领导要积极发挥骨干的作用。如果说领导是“火车头”,那么骨干就是火车的轮子,轮子齐心协力才能与车头一起带动整列火车向前。领导要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骨干人才,让骨干人才领会自己的意图,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3、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生活的质量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突破口

组织生活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依托,无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制度建设都要通过它去实现。组织生活是党派成员日常联系的纽带,交流思想的桥梁,参政议政的场所,出谋划策的平台,其质量的高低影响到民主党派成员的凝聚力、整体素质、参政议政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关系到民主党派能否成为高素质的参政党。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组织机构中最小的单位,是民主党派存在的基本形态,没有基层组织就没有民主党派的存在,没有基层组织积极的作为就没有充满活力的民主党派。因此,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生活的质量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突破口。

基层组织要过好组织生活,必须改变呆板、枯燥、乏味的状况,着力改革创新。首先,要重视组织活动形式的创新,有分有合,动静结合。所谓“静”,就是大家“坐进来”,参政议政、出谋划策,学习文件、交流意见、专题讨论、汇报心得。所谓“动”,就是分支部、小组“走出去”, 打破区域、党派的局限,与兄弟党派联谊,利用节假日到工厂农村、街道学校、机关单位调研,进行教育宣传、咨询服务、义卖募捐。其次,要注意挖掘、综合利用党内外的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抓住有利时机和自身特点,精选内容,充分准备,切实开展组织活动。时机不对,内容单一,毫无重点,脱离实际,活动质量就差。准备不充分,临时才发挥,组织生活就会流于形式,出现“走过场”、“冷场”的现象。只有领导重视,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落实到人,充分准备,才能保证组织活动的质量。

政治学习是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民主党派应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采用别开生面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没有现代化条件的也要想方设法寓学于乐,在实践活动中学,让枯燥的政治学习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只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就是坐在室内学习,也能学得有味,学出境界,学出水平。支部应该定期把有关刊物、资料分发给成员学习,要求他们注意追踪时事、党务动态。组织活动前先定好几个社会热点问题,让成员自我学习,思考,并定好活动时的中心发言人,让其精选资料,充分准备。组织活动时通过中心发言人引领大家讨论,“吹皱一池春水”,搞活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4、制度保障、人文关怀和思想引导的结合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有效手段

健全制度是时代的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需要。只有完善、健全各种制度,才能保证民主党派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管理有序,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政策上更加规范,程序上更加合理,实践上更加有效。民主党派应该着眼于国内外新形势对参政党带来的新变化,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度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问题,逐步完善基层工作制度。

1)在组织发展方面,应该坚持“三个为主”原则,实行“一个优先”,即坚持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的原则,优先发展非教育界中有代表性的德才兼备的人士为新成员。

2)在干部选拔方面,应该采用领导推荐和民主选举结合的方式,产生政治素质好、社会活动能力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基层领导。

3)在组织管理方面,应该做到科学决策,权责一致,分工明确,规范管理。实行“主委联系基层制”,主委、副主委每个季度抽出一定时间下到总支、支部、小组指导工作。实行“总支委员兼任支委制”,将总支委员分别派到各个支部,总支委员兼任支部主任,加强总支对支部的领导,带活一片。实行“支委负责制”、“组长负责制”, 支委、组长分别对支部、小组工作全面负责。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将组织生活开展得好坏、组织活动的出勤率分别做为评选先进基层组织、先进分子的条件之一。

4)在组织活动方面,基层组织要定期开展活动,做到“一落实”、“四结合”和“九有”。 “一落实”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四结合”就是基层组织生活同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相结合、同参政议政相结合、同区委、市委、省委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相结合。“九有”就是做到有针对、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准备,有实效,有记录,有报道,有总结。

5)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面,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参政为公,议政为民,关注民生,坚持“科学参政,民主参政,依法参政”,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行动中,力争每年“一人一信息”,“市委、总支三提交”,提交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一个切实可行的提案和一份高水平的大会发言,做到“参到点子上,议到实质处”。

完善的制度为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鉴于目前中国国情的新变化和民主党派的新发展,制度保障还必须与人文关怀、思想引导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文关怀、思想引导甚至更加重要。基层组织更需要爱党如家,爱民如子,无私奉献的领导。领导重视“人文关怀”,关心成员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领导的人格魅力,才能令他们产生归属感、向心力。同时,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思想建设有效,不是靠会议室里冷冰冰的说教。有时,一次精彩的活动,一个活生生的情景,一声关切的问候,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三管齐下,制度保障、人文关怀和思想引导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有效手段。民主党派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多组织丰富的活动,让成员在组织活动中潜移默化,坚定理想信念,在“开眼看世界”中受教育,升能力,在组织关怀中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5、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并举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杠杆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④“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一个政党自我意识深化、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⑤没有成熟的参政党理论引领,民主党派就难以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方向,形成高超的政治把握力。没有成熟的参政党理论作为基础,民主党派的各项工作就难以再上新台阶。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支撑,民主党派就不能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的参政党。因此,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并举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杠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⑥2008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下发了《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纪要》。根据《纪要》精神,各民主党派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新途径,努力在思想认识、理论研究、宣传工作等方面有新提高、新进步。

为了使领导干部在纷纭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正确把握自己,引导他人,民主党派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定期开设领导素质培训班、理论研究和宣传骨干培训班,大力改变传统的培训方法,既要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理论培训,更要加强学员实地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实地考察,耳闻目睹,才能感受变化,发现问题,抓住矛盾;只有通过专家实地解难,指点迷津,才能提升能力,开拓视野,活跃思维,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厚,社会活动能力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新型领导,培养一批“既能干,又能写,还能说”的新一代理论研究和宣传骨干。

民主党派还要成立理论研究、宣传机构,并建立理论研究、宣传的“绿色通道”、“网络快车”,通过加强与中共党委宣传部门和社会新闻媒体的对口联系制度,构建民主党派的理论研究和宣传网络,保证渠道畅通,强力推进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全方位提升民主党派的动力活力和综合影响力。

三、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建议

为了加快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步伐,结合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从领导和机关做起,转变观念,改变工作作风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和机关做起,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强化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密切联系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只有领导和机关转变了观念,“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才能带动基层,引领整个党派。

2、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提升政党意识和政党形象

民主党派要增强政党意识,提升政党形象,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果需要成员在上班时间外出参加组织活动,最好通知成员所在单位的中共基层党支部,由他们转达,这样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也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民主党派也可以提前给成员送达正规的书面通知,方便他们履行请假手续,调整好工作,顺利参加组织活动。

3、建立多形式的交流机制,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突破区域、系统的局限,加强民主党派内部基层组织之间的交流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与中共基层党组织的联谊活动,加深了解,和谐关系,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4、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加强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生活应该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人员较多、较分散的支部可以因地制宜,按地域分成几个小组,方便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组织活动,提高活动效率。

5、与中共基层单位的党组织协调,开辟“党派活动室”

要使参政党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解决其基层组织活动的场地问题。因此,与中共基层单位的党组织协调,开辟“党派活动室”,很有必要。这样既方便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又能使参政党的观念迅速深入基层,扎下根子,扩大影响。

6、加强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设置基层组织网站,拓宽互动交流平台

加强民主党派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设置基层组织网站,拓宽互动交流平台,畅通交流、宣传渠道,信息公开,方便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

7、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增加活动经费

总而言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主党派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和多维的视觉,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主要趋势,抓住机遇,正视挑战,继续立足于实际,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创新,尽快把自身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参政党。

参考文献:

①⑤《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关注的20个理论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9月第1版第251页,第156

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2版,第1257

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8,张作祖著,第147

④⑥引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Copyright · 2004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由南方科能 设计开发及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38468062
粤ICP备18086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