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百(1909-1993),别号百一,出生于广西北流县一个教育世家。祖父母都是开明知识分子,曾在家乡北流倡办过十里师范学校和附城女子职业学校。父亲陈柱,曾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陈一百6岁起随父母迁居梧州省立中学,其父有意不让他上小学,留家自学。经5年完成了小学阶段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并开始学习部分中学课程,自学了英文、法文基础知识。在中文方面,更表现出他的聪颖天资,童年所写的诗文,常受到中学师生的赞赏。这样,不仅使他从小培养了自学能力,而且为其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2年,陈一百考人无锡中学二年级插班读书。由于他自学能力比较强,只经过两年多的苦学,就提前完成旧制中学四年的课程。
1924年9月,只有15岁的陈一百同时考取了复旦大学和金陵大学,最后他选择了金陵大学哲学教育系就读。在大学期间,他一方面在国学大师陈钟凡、胡小石、叶长青的熏陶鼓励下钻研古典文学,先后写成并出版了《陶渊明诗研究》、《曹子建诗研究》等专著;另方面又受新文学思潮的影响,摆脱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从事白话诗文的创作,并兼任《金陵周刊》和《金陵月刊》的主编。1929年冬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30年秋,陈一百横渡太平洋赴美人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统计与心理测量学科,获硕士学位,后又转人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1934年,陈一百学成回国。面对贫穷落后,百孔千疮的旧中国,他思绪万千,寻找出路。广西当局拟收他为己用,许以高官厚禄,但陈一百丝毫不为所动。他认为官场腐化,于国于己均无益处,惟当教师还能为祖国服务。于是陈一百毅然决定投身人民教育事业,应聘在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等职。
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各大学纷纷内迁,陈一百应聘到国立师范学院(设于湖南蓝田)任教。该院在教育家廖世承的主持下,一时群贤毕集,如孟宪承、刘佛年、高觉敷、郭一岑、王越、罗浚、陈孝禅等,不约而同,共商国家大事,以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战斗武器,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探求处世哲学思想和各种学术问题。
1945年,日寇投降后,陈一百应聘到广州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1947年接任中大师范学院院长职务。时值学生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如火如荼,而国民党反动当局对进步学生却施行种种迫害。面对这种危险局面,陈以其院长的特殊身份保护和支持进步师生。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他毅然挺身而出,为受迫害的师生据理力争,为进步师生辩护,设法营救和掩护他们。同时,还先后延揽了一批思想进步的知名教育家到该院任教。反动当局虽然一再企图撤换陈一百院长职务,但由于广大师生反对,未能得逞。
1949年7月,陈一百调往广西南宁师院任院长。时值解放前夕,南宁师院进步学生纷纷起来斗争,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陈一百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出面,营救被捕学生。
解放后,陈一百更是以全副心身致力于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任广西大学文教学院院长,并先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东师范学院、广东教育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担任教授、院长、顾问等职务。学术上还担任广东省教育学会和心理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省高教学会顾问、省社科联顾问和全国教育统计学会理事。
陈一百是我国当代有名望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教育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为培养提高我国师资队伍的素质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他向来认为,学校要办得好,教育要兴旺发达,关键在师资队伍的素质。"名师出高徒",一间学校没有一批名师,难于培养高徒。因此,早在三四十年代,每当允许他选择学校教育工作时,他总是选择师范学校,致力于师资培养工作。不论是在国立师范学院还是在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他都坚持为青年学生讲授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测量学等课程,指导学生掌握和探索我国的教育规律。
十年浩劫后,陈一百受党的委托,不顾年老体弱,再度担任广州师院院长职务。为了振兴教育,规划发展师院的蓝图,他在总结几十年创办师范教育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办学意见。他认为办好师范院校一是要确立以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突出师范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为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未来新型教师而努力;三是要树立尊师爱生、律己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校风。他待别强调师范生必须具备"一专"(专业思想)、"二能"(教书育人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字"(练好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四会"(会讲普通话、会讲故事、会组织科技课外活动、会唱歌跳舞)等基本功。他认为未来教师和教育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应当是"德昌、才博、学勤、识远、师表"五质俱全。首先,师德要高尚,"德高"才能"望重";其次,才能要广博,广大师生、家长最欢迎的是"一专多能"的教师;第三,学习要勤奋,自学能力要很强,知识要丰富,方陆为人之师;第四,要有远见卓识,广阔的胸怀,宽容的态度;第五,必须具备为人师表的言行。他认为"五质"俱全,师德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缺德的教师,不但永远当不好教师,还要遭到后辈学生的责骂。他本人是很尊敬教师的,他不但尊敬他以前的教师,而且尊敬所有的教师,无微不至关心教师。他常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对于那些不讲师德的教师,又往往义正辞严地加以批评。他对学生既高标准严格要求,又以慈母般的心肠循循善诱,对于犯有错误的学生,他认为只要没有触犯刑律,就应该从爱护出发,采取挽救的态度进行引导。他说:"开除容易,育人艰难,教师的天职在于育人,青年学生可塑性较大,向善心理因素很强,教育的作用就是促进这种心理因素的发展,塑造学生的心灵。"他常常跟有错误或有缺点的学生谈话,耐心教育,勉励他们争取进步,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凡是接触过陈一百的人,莫不敬佩他本人的"德。才、学、识、师"的各种优良品质。1982年,广州师院复办后第一届毕业生要求陈院长在毕业纪念册上题词,他欣然命笔:"创新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勤厥职,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永不渝、许身孺子,赤胆丹心。"陈一百的题词,反映了他一贯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他对师范生的殷切期望和要求。
陈一百是我国当代较有影响的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专家。他在早年留学期间专攻教育心理和教育统计学、测量学。回国后,年青的陈一百翻译过西方的科学论著,传播过先进的科学理论,并一直致力于教育测量与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60年代初,他冒着风险为广东师范学院师生开设心理教育统计学课程,亲自撰写了《因素分析在心理学的应用》、《实验方法在教育心理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等论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曾花了20多年的心血,编写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统计学》和《教育心理测量学》等专著,近百万字,可惜在十年浩劫中横遭查抄,至今下落不明,这是最使人痛心的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一百首先提出要重建我国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他倡导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把教育测量的理论运用于教学评估的实践中去。他发表论文阐明成绩的检查与评估是教育测量的一个重要门类,他同一切测量工作一样,必须做到客观、准确。因此,陈一百极力主张改革我国落后的考试制度,应考虑西方学业成绩考试方法的发展趋势,借鉴其优良部分,促进考评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为了促进教育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发展,1980年他开始与同行学者翻译校审出版教育统计学,致力编写我国高等师范学院的《教育统计学教材》,并着手创建广州师范学院教育测量研究室,组织师生开展教育测量的科学研究,指导大家撰写了《考试命题标准化的设想》、《1983年广州市升高中数学考试卷的统计分析》等论文。同时,又与暨南大学、广州体院教师协作,指导开展教育测量理论的研究应用。1985年,教育部在广州召开全国高校体育测量教材大纲定稿会,特邀陈一百担任主审,他义不容辞,带病工作,专门写了《对高师体育系"体育测量学"大纲的点滴意见》,并对大纲进行补充修改,受到与会者的赞扬。他认为,现代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学,是在近代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年轻科学。他在研究德、智、体各方面质量标准的测量中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对于改革现代教学与考评方法,将起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体系作不懈的努力。
几十年来,他出版过10多部著作,发表过近100篇论文,因年事高改任顾问后,仍一直关心着广州师院的建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80岁高龄时,还亲自搜集、整理、校订过去撰写的论文、译稿,出版了《陈一百教育文集》,为深化教育改革,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理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陈一百从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半个多世纪,其中绝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师范教育,为培育园丁竭尽忠诚,呕心沥血。同时,他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研究上做过不懈的探索,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陈一百不仅是知名的教育家,而且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和爱国、民主、进步人士站在一起,为民族解放事业与和平民主革命斗争出谋献策,并亲自参加、支持进步学生的民族、民主运动。
从50年代起,陈一百积极从事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他历任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会主委。80年代后,面对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陈一百满怀革命热情,一面勇挑广州师院院长重担,另方面又义不容辞地担当筹建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委会的重任。他为团结海内外爱国民主人士,为发展民主党派统一战线的事业,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先后担任了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等职,为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献计献策,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维护祖国安定团结的局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陈一百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政治动乱。他教育大家要维护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当时有人要求他出来演说,甚至要他致信中央,他却语重心长地回答说:"我们民主党派绝不能以反对党的面目出现,大家应当坚守岗位,做好工作,共同维护广东安定团结的局面,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大局。凡是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不做,我们的一切言行都要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汉青在学习会上对陈一百的鲜明态度与坚定立场,表示高度的赞扬。民进中央领导对陈一百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大无畏精神,给予高度的赞赏。
有人说,大凡事业有成者,其身后都有一位不平凡的伴侣。伴随陈一百一生,使其专心致志从事教育事业和社会活动的老伴徐玉纤女士,不愧为我国平凡女性中的不平凡妇女。她在上海大夏大学毕业后,与陈一百结成伉俪,学术上是他的秘书,生活上是他的良友。在半个多世纪的相伴中,奔波南北,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全心全意支持陈一百的事业,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奉献。1993年1月陈一百逝世之后,徐玉纤整理陈老生前珍藏的全部图书,赠送给广州师院图书馆。这种义举得到省、市委统战部和广州师院党委的高度赞扬。
陈一百的一生,是和我国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紧紧相连的一生。在近半个世纪中,他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历尽坎坷,与时俱进,立己育人,培养人才,矢志不移。他从不慕名利,甘当人梯,堪称一代师表。